浅析红山、良渚文化玉器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qui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石器时期玉器的演变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各地区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传承的关系。中国史前玉器至少可以分为以辽河和太湖为重心的北、南两大系统。辽河流域玉器,从阜新查海为代表的遗存至红山文化之间,虽然还有很大的缺段,但红山文化以其自身特点强烈的玉器群说明,在此之前必已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文化传统。由马家浜文化、经崧泽文化,发展至良渚文化,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粗到精,整个发展脉络十分清晰。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而红山文化玉器集中在其晚期,距今5500—5000年;良渚文化玉器距今5300—4000年。它们的玉器风格虽各有特色,但其社会发展阶段和宗教信仰却有着内在的关联。本文第一部分,分别对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进行了介绍,并列举了两种文化玉器的考古发现。第二部分,先就这两种文化玉器玉料的材质和来源进行了对比分析,又对出土玉器的器型和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并对典型玉器配图说明;以期通过对古文明出土玉器物化形式的细节分析,揭示隐藏其后的精神原动力——原始的宗教崇拜。第三部分,最后,本文对两种玉文化的历史地位进行了论述,阐明观点:红山文化玉器和良渚文化玉器无论是玉器制作加工的具体物化环节,还是众多形态各异的器形和纹饰的设计和完成,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反映了宗教、礼仪等方面的发展脉络。无论红山文化的“神灵”崇拜,还是良渚文化的“神人”崇拜,都在出土玉器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尽管两种文化分处南北两地,所处的时期各异,但分析两种文化玉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人类文明前进的原动力——原始的宗教崇拜。顺着这一脉络研究,我想很多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其他文献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一标多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相继出版,因其史无前例的内容组织形式和丰富活泼的辅助系统,成为历史课程改革评议的焦点。文化
目的:根据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足爪肿胀、评分、关节滑膜及病理形态学等改变,观察芍药苷(paeoniflorin,Pae)对AA大鼠巨噬细胞分泌Il-1水平、T、B细胞增殖
在综合检测平台检测数据和装备日常使用维修登记信息的基础上,开发了装备维修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研究面向对象的模型库系统,设计模型库的存储结构,在该结构中模型程序库
中央电视台电视文化中心为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其梁柱交角各异、结构内型钢尺寸较大、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等导致施工困难。采用连接板和连接器连接钢筋和型钢,通过焊接、型
结构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设的主要材料,目前我国结构混凝土技术在建筑、桥梁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巨大进步,同时结构混凝土的大量应用也带来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该文系统总
温州国贸中心大楼基坑工程量大,周围建筑密集,地下管线、道路众多,地质条件差,基坑支护难度较大。结合工程难点,采用上层钢筋混凝土环梁支撑和下层大斜角钢桁架内撑与钢筋混
借助文献资料和考古新发现,并以先秦时期箭靶的演变这一视角来讨论射箭文化的发展走向。研究结果认为:从先秦时期箭靶的演变来看射箭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原始射箭的巫术
从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本文探讨了体验式教学在生态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在"认知—归纳"中体验;在"问题—探究"中体验;在"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循序渐进中体验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元代蒙古族骑射表演的特点。研究表明:骑射表演不仅为元代蒙古族进行军事训练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形成了元代蒙古族善于骑射的风俗习惯,对于元代蒙古族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重要树种,其材质优良,速生丰产,是我国用材林的重要树种之一。磁处理是利用磁场对非铁磁性的流体作用,使被使用物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