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动机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zhch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Wind数据显示,自1999年民营企业初踏上境外资本市场开始至2019年7月,民营企业在境外上市的有1171家,同时在A股上市的有2214家。从制度上看,民营企业境外上市通道基本畅通;从实践上看,民营企业热衷赴境外上市,民营企业境外上市数量约占民营企业总上市数量的三分之一;但实际上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并非一片坦途。由于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导致优质企业的流失,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的发展,且民营企业红筹模式的上市形式,给监管机构在外汇和人员管理方面带来了很多难题,因此国家连续多次出台政策约束民营企业境外上市,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甚至因此一度中止。从民营企业自身说,境外上市需支付高昂的上市成本,同时承担较高的法律风险,如在2010年和2012年,中国概念公司分别在美遭遇证券集团诉讼12起和40起,占美国全部证券集团诉讼案件数量的比例分别为5.1%和16.5%;且境外做空机构对中国概念股的关注和“猎杀”从未停止过,使得中国在境外上市的企业面临做空风险和严重的信任危机(尹晴晴,2014)[1]。既然在制度上受到约束,实践上又如此多的劣势,为什么如此多民营企业选择境外上市?影响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的因素是什么?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以民营企业在境内融资现状为切入点,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民营企业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可民营企业在境内的融资能力与其在经济中日益增长地位完全不匹配。民营企业内在的生长发展动机对资金具有强烈需求,但在境内一直承受着融资的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且在外部上遭遇政治地位的不平等。而境外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较为便利的融资机会,以及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本文通过深刻分析和认识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背景,科学探索民营企业选择境外上市的动机,并发现影响动机的内在需求和外在诱因,为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证依据,为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判断依据,共同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生存环境,助力企业转型和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本文首先梳理民营企业国内融资现状研究、国内外关于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的研究、以及动机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为下面各章内容建立重要的分析与认识基础,并找到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研究的新角度,即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
  再根据已有研究的启示,梳理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现象及特征。首先对A股市场和境外市场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发现A股和境外市场各自的优劣势;然后以图表形式呈现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在上市地、上市板块、融资额和行业集中度的的表现,并归纳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表现特征为关注金融环境、关注监管环境和关注融资效率。
  然后根据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研究的需要,引入动机心理学关于动机产生需要内在需求和外部诱因的理论,将民营企业作为一个个体看待,具备生存、发展、成长和成就的需求,然后以此为理论框架,从内在因素上分析民营企业面临的资金需求、公司治理需求、政治地位需求,从外在诱因上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和政治地位不平等,以及在经济上的新常态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将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动机归纳为:融资约束动机、公司治理动机、产品国际化动机、股东财富最大化动机、安全与平等动机。
  在动机的基础上,提出影响动机因素的研究假设。如假设成长率、投资比率和杠杆率是影响融资约束动机的主要因素,反应对资金的需求程度等。假设管理费用和代理成本是影响公司治理动机的主要因素,反映公司治理情况等。假设境外销售比率是影响产品国际化动机的主要因素。假设第一大股东占比是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动机的因素。假设建立红筹模式是影响安全与平等动机的因素。然后详细介绍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描述性分析方法和逻辑回归方法。
  最后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和逻辑回归方法对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选定2014-2018年在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代表境外上市企业,以同期在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为配比样本。实证结果显示,杠杆率是民营企业产生境外上市动机的主要因素,成长率和投资比率有影响但不显著;代理成本是民营企业产生境外上市动机的主要因素,管理费用有影响但不显著;民营企业境外销售占比不是民营企业产生境外上市动机的影响因素。第一大股东占比是民营企业产生境外上市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选择红筹上市是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文的特点有,一是以民营企业作为研究问题的主体,研究视角较为新颖;二是根据研究问题的实际,将动机心理学的ERG理论、成就动机理论与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的主要特征相结合,尝试构建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动机分析的框架。三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方法,比较深入地研究了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动机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没有分析新成立的科创板对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动机的影响,这也为后续提供了研究空间。二是本文以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为出发,所以在实证中只涉及了财务层面的相关实证分析。因此法律层面和财务层面相结合的研究,还具有研究空间。
其他文献
近十年来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迅猛,对于银行而言,信用卡业务是能够撬动消费和实体经济巨大商机的支点。在信用卡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银行为了争夺客户资源,不断地降低办理信用卡的门槛,市场份额加大的同时客户品质却良莠不齐,最终导致逾期风险的出现,逾期风险成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中的首要风险。各大银行信用卡逾期总数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中,不良率率情况较为严重,为银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导致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水平被拉低。
学位
解决贫困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2000年以后,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以往农村存在的大面积绝对贫困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依靠资源投入带来的扶贫减少效应有所下降,贫困差距也在逐渐拉大,贫困人口的减少速度有所降低。新阶段的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让贫困人口吃得饱饭,并减少极端贫困人口的数量。同时,加强对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的建设,提升
学位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中国政府利用金融为手段,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为农民提供贷款,支持农业建设的发展。在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方面,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政府较为重视各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而言,利率定价问题是其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开展实际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利率定价问题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积极性、盈利水平、可持续发展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利率定价也影响农村金融资源的配
学位
中国的财务公司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其服务内容已从仅向集团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发展到了向成员单位及其产业链客户提供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作为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财务公司有着双重身份:既是集团成员单位,肩负着集团资金管理的责任;又是独立的金融机构,有着天然的逐利动机,且受银监及人行的监督管理。  中国第一家财务公司成立于1987年5月,截至到
学位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居民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个人贷款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各类城市商业银行、股份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纷纷涉足个人贷款业务,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个人贷款业务在不断发展的同时,风险逐渐增加,2018年银行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为1.86%,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随着大数据、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目前这些技术已经较为成功的应用在不同领域。互联网金融中逐渐将大数据、数据挖掘技术用于风险控制,并取得了较
学位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同时近几年医疗费用的高速增长,也让人们意识到巨额医疗费用是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风险源。因此商业医疗保险成为应对医疗费用风险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手段,而百万医疗保险是一种保险额度为一百万以上的商业医疗保险,该保险具有高保额低保费、保障范围广、报销限制少等特点。百万医疗保险产品自2016年面市以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为了在百万保险的市场上获得竞
中国小微企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起着支撑作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规模有限、竞争力不足、风险较大,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放贷时更加倾向大中型企业。为了促进中国小微企业发展,为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国家相继出台了各类政策,降低小微企业的赋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促进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在小微贷款规模上升的同时,小微贷款的风
学位
本文以中国水泥行业在沪深上市的股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近十年的水泥及相关经济数据,基本跨越水泥行情从波峰到波谷、在谷底反弹的一个完整周期走势,基于前人的理论和实践,参考国内外研究思路,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对中国水泥上市现有公司债务融资状况进行分析,对影响水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规模宏观以及微观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优化债务融资规模的策略。对于研究中国水泥公司作为资本密集型企业,如何确定适当债
学位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近年来电力行业属于快速发展期间。随着《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中国将进一步对电力市场进行改革,对售电市场逐渐放开,采取“管中间,放两头”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各个电力企业面临着良好的市场机会。但在面临机会的同时,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了资金方面的限制。目前电力企业的融资方式较为有限,融资结构不合理,导致电力企业的发展
学位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作为一种再融资的手段,现在已经越来越普遍成为上市公司扩大资产规模的方式。增发融资起源于2006年《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国证券市场近几年发展迅速,增发融资幵始越来越受到市场参与者的关注和重视,增发融资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手段具有发行条件少,募集资金时间短的特点,那么,增发融资后,是否会对股票价格产生财富效应,是否存在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呢?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增发融资事件发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