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化变性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和躯干肌肉萎缩、无力和瘫痪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1/10000。根据其发病年龄及严重程度在临床上将其分为三种类型(Ⅰ-Ⅲ型):Ⅰ型(Werdning-Hoffmann病)是最严重型,一般6个月之内发病,不能坐,通常在2岁之内死亡。Ⅱ型(中间型):常在18个月前发病,无独立行走能力,其存活时间2年以上。Ⅲ型(Kugelberg-Welander病)一般在18个月之后发病,能独立行走,但行走无力。SMA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5q11.2~5q13.3区域。该区域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为SMA的决定性基因。该基因存在两个高度同源的拷贝,端粒拷贝(SMN1)和着丝粒拷贝(SMN2)。96%的SMA患者有SMN1基因外显子7的纯合缺失或突变。以往根据SMN1和SMN2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和患者SMN1基因外显子7或8纯合缺失,多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等方法进行SMA基因诊断。但上述方法需费用高、操作繁杂、耗时长,所以有必要探讨更为简便、快速的SMA基因诊断方法。为此本研究第一部分建立了检测单碱基突变的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S-PCR(Allele-Specific Amplification)方法,用以检测SMN1基因外显子7缺失。由于正常人群中有1/40-1/60携带SMN1基因缺失,所以对于SMA携带者的检测在遗传咨询中尤为重要。但AS-PCR法与以往定性PCR-RFLP等方法一样均不能将正常人与SMA携带者区分开。为此本研究第二部分应用TaqMan技术并采用MGB(minor groove binder,MGB)探针建立了定量检测SMN基因拷贝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正常人及SMA患者父母的SMN1基因拷贝数,根据其SMN1基因拷贝数之间差异的特点判定SM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