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参与式预算的实践过程从浙江温岭开始已历经近10年,作为政府预算改革的重要形式,参与式预算的发展受到历史、政治、经济等条件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的机制建立仍然需要探讨和研究。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把非主流的参与式预算实践的试验模式进行更大范围的建设与发展,是个别到一般再回归具体个别的实践过程研究。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展开论述,对参与式预算的具体实践进行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有效建设参与式预算的路径与机制。文章首先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参与式预算的研究现状,揭示本研究的创新点、独到性以及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次,是对我国参与式预算的一些基本问题的介绍,从而总结参与式预算实践的重要性及意义,通过对预算含义和参与式预算理论依据的探讨,为后文研究实践的发展建设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根据我国参与式预算的实践案例,分析出我国参与式预算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试图在案例分析中采用以下维度:在实践地区的参与主体、参与程序、预算内容,参与形式以及最终参与效果等方面对具体的个案进行分析,发现参与式预算实践在各地区的不同表现。在案例的选择上主要是以我国参与式预算最早自发的实践地区浙江温岭,外力推动地区无锡,东部发达地区上海闵行,中部发展地区焦作以及时间维度上较近的广州顺德为代表进行分析,深入考量参与式预算的实践过程;再次,在国内实践经验的总结基础上,介绍国外参与式预算实践的经验,并总结出国外参与式预算实践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能够进行有效发展所具备的路径与条件;最后,运用外部经验对我国的参与式预算实践的建设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挖掘参与式预算实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文试图从参与式预算的整体机制进行考察,进行具体的实践试点分析后试图抽象出推动参与式预算实践的核心动力要素即对参与式预算的完成机制进行分析,不再一味从公共财政改革的角度,而是突出参与式预算与政府治理的关系,为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的发展与政府治理的进一步完善指出具体路径机制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