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杨叶片磷酸化蛋白质组及类囊体膜蛋白复合体的鉴定与分析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0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最主要的可持续利用资源,为更有效地利用林木资源并完成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对生物体内生理功能的执行者——蛋白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但是对许多重要生理过程的调控不仅仅是通过改变蛋白质种类及其表达丰度的就能完成的,更重要的是那些具有时空特异性分布的可逆翻译后修饰。在众多的翻译后修饰中可逆的磷酸化修饰是最为重要同时也是存在最为广泛的修饰方式。因此,本研究以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 nigra)为实验材料,通过TiO2和SCX相结合的方式富集其磷酸化肽段,并通过质谱鉴定技术进行小黑杨磷酸化蛋白质图谱的构建。通过这种方法,笔者从小黑杨幼嫩叶片蛋白质组中鉴定得到了98个蛋白质的114个磷酸化位点,包括21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和93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其中104个位点为从未报道过的新发现位点,占总鉴定位点的91.23%。目前,这是木本植物中最大的磷酸化位点数据库。此外,对鉴定得到的磷酸化位点分别根据细胞组件、分子功能及生物学途径进行分类,综合分析小黑杨磷酸化蛋白质的分布情况及参与的生理过程。为更好的了解木本植物光合作用的机理,本研究还对小黑杨类囊体膜蛋白进行了鉴定分析。应用Blue-native Page凝胶电泳技术,通过特定的非离子去污剂将类囊体膜蛋白复合体直接溶解,在非变性的条件下根据复合体大小将其分离,此后进一步在变性条件下将复合体的各组成亚基分离,结合质谱技术从而完成了对45个非冗余小黑杨类囊体膜蛋白的鉴定,并根据类囊体的结构与功能对其进行分类,其中PSⅡ蛋白15个,PSⅠ蛋白6个,ATP合成酶复合体蛋白9个,Cytb6f复合体蛋白2个,涉及二氧化碳固定反应的酶7个,未知蛋白2个,在光合作用中无直接功能的蛋白4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理条件下小黑杨类囊体膜上蛋白质复合体的存在形式,为今后开展木本植物光合作用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论文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q PCR)比较分析了饲喂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日粮杂交水牛瘤胃细菌的多样性和数量差异,试验设计和结果如下:一、杂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木本油料树种。国务院于2009年批准实施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20年油茶种植总规模达到7000万亩,茶油产量达到每年250万吨
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 felis felis是重要的医学昆虫之一,本论文对猫栉首蚤生物学进行研究,并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地理种群的系统进化关系。现场
本文以武汉市主城区植被为研究对象,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处理平台,采用地面实测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日趋增加、城市绿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开展
桉树(Eucalyptus spp.)是我国重要经济树种之一,桉树焦枯病(Cylindrocladiumquinqueseptatum. Morgan)是一种世界性病害。由于利用化学防治方法不切合实际经济情况,不仅收效低微而
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太行山区引种栽培的20个阿月浑子品种的植物学特性、叶片解剖构造、光合能力、抗病性、物候期、经济性状、抗寒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摘要:苎麻是中国特有的纤维作物,是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重庆市和江西省等地区。然而,许多限制因素影响着苎麻生产;根腐线虫病是苎麻生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