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公民民主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各地政府纷纷设立了网络问政平台。一方面,政府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公众的各种诉求,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公众也能够监督政府的各项工作,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凭借着互动实时性、参与平等性、身份匿名性等优势,网络问政成为我国政民互动的新渠道,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新型民主政治形式。但是,由于网络问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参政议政方式,各地政府缺乏发展经验和参照模式,加之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网络问政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尤其是政府和公民在参与问政的过程中各自存在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府体制机制的改革进程。因此,分析网络问政政民互动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对策成为网络问政科学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市级政府网络问政的政民互动问题为研究主题,以整体政府理论、参与式民主理论及善治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山东省J市网络问政政民互动进行实证分析。从J市政府主动问政、公民参与和政民互动三个研究视角阐述网络问政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政府问政水平偏低:政府信息公开不透明、诉求事件分类不合理、政府主动问政情况较少;公民参与整体质量不高:网民代表性不强、利益表达不均衡、城乡居民数字鸿沟普遍存在;政民互动水平偏低:工作人员互动不及时、政府互动内容缺乏专业性、个别部门互动形式化、公民在互动中存在非理性和非规范行为、互动渠道比较单一、平台缺少互动功能、互动对问政效果影响有限。造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政民互动相关意识薄弱、网络问政缺乏相关制度保障、农村网络基础建设落后以及网络问政互动平台建设缺乏标准化。基于这些问题与原因,本文通过借鉴东莞市和烟台市网络问政的政民互动发展经验,提出了相关优化对策,意识层面:转变政府治理理念,促进官员主动问政;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促进全民参与网络问政。能力层面:提高问政互动质量,引导网络舆论;提高公民网络素质,促进公民理性问政。组织建设层面:建立健全政府协调互动机制,加强公私部门合作;培育网络问政互动组织,保障公民自治权利。制度建设层面:加强法制建设,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完善网络问政发言人制度,实行网络实名制;制定问政绩效考核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网络技术层面:加强农村网络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智慧政府。平台建设层面:制定平台建设标准,开设多种互动渠道;优化互动平台,开发新的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