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宜州市为例,通过对从事养蚕业劳动力变化的调查分析、条桑育与片叶育的养蚕成绩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条桑育与片叶育的蚕病发生情况的对比试验调查、条桑育桑园与片叶育桑园害虫的发生及防治情况的对比试验调查和条桑育与片叶育在种茧育中防治微粒子病的作用等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为宜州市发展条桑育养蚕技术的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有: (1)近年来,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务工,养蚕的劳动力明显减少,为了解决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很多地方在种桑养蚕的许多环节都引进了省力化技术,如桑树免耕施肥、采用除草剂除草、采用伐条机伐条、小蚕集中共育、方格蔟和自动上蔟设备的采用、快速采茧具的发明等。 (2)传统的片叶育养蚕方式(种桑采叶),在田间采叶的时间多,饲育投叶耗时也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亩净产值和单位时间劳动力产值比较低;而在5龄蚕期间条桑育养蚕方式总耗时(包括田间采收桑枝条及饲育投叶等)与采叶养蚕方式比较,节省了47.14%,劳力成本大幅度下降,亩净产值和单位时间劳动力产值也比较高,而且劳动力需求分布比较合理,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的瓶颈问题,并降低了劳动强度。 (3)条桑育可节省养蚕空间,保持桑叶新鲜,减少野外昆虫和家蚕的交叉感染,减少蚕病的水平传染,对蚕病的防治有积极的作用,其蚕病发生率比片叶育降低了20.6%。 (4)条桑育采收时间间距较长,可使用残效期较长的杀虫剂防治桑树害虫,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而且避免反复杀虫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而无药可用的问题。 (5)部分大蚕区蚕种场采用条桑育繁种,为桑园使用农药杀虫、叶面消毒提供了实施条件,有效地阻断野外昆虫与原蚕的交叉感染,对降低微粒子病发病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采用条桑育方式养蚕的微粒子病蛾率比片叶育下降50%以上。 (6)条桑育存在的问题是,收割之后桑树发芽较慢,年产叶量偏低,改变种植和收获方式、采用片叶和条桑育相结合可有效提高产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