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径运动水平的高低,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山东省不仅是我国田径项目的大省,也是我国竞走项目的强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涌现出关平、李素洁、时娜、李明才、于国辉、王银行、司天峰等一大批世界级优秀竞走运动员。本世纪以来,近三届全运会竞走项目为山东省夺金贡献不大,重塑山东竞走项目的辉煌,应当把竞走后备人才的发展作为首要的发展战略目标。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以山东省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现状、教练员现状、影响山东省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为切入点对山东省国少队、青岛国少队及国家竞走后备人才基地、新泰国家后备人才基地进行实地调查,探寻目前山东省竞走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发展对策与思路,对于山东省竞走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省近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世界水平优秀竞走运动员近10人,加之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后备人才基地训练场地和器材充足,家长对后备人才从事竞走训练支持率高。可以认为,山东竞走后备人才有着雄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2、山东省竞走后备人才基地运动员人数已初具规模,现有基地竞走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选拔-输送过程,教练员的主要任务通过观摩基层体校的比赛选拔、训练、输送优秀人才,从目前的招生规模和质量来看,有下降的趋势。3、山东省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大部分教练员从事教练工作时间不长,理论基础知识欠缺,执教经验少,致使输送的后备人才中,竞走技术大部分存在髋关节转动不足,步幅小、步频快,身体左右和前后晃动过大的现象,应创造更多机会、重视竞走后备人才基地教练员的理论、实践学习,重视竞走后备人才竞走技术的训练。4、山东省竞赛体制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无法摆脱急功近利的局面,表现为强化专项训练,强化专项的心态基层教练最为突出,从选材、比赛、输送、特长生招考,山东省最为引人和红火,“三个基础”的训练理念难以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