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制教师隐性流失的教师教育策略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1987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隐性流失是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一种教师力量和效力的消退。教师隐性流失表现形态呈现多样化,按其效力消退形式与原因可分为精力型、价值观型、知识型、技能型和环境型五种形态。美国教育界认为造成教师隐性流失的原因涉及教师价值观、教师知识、教师教学技能、教职环境及教师质量控制等方面,教师教育防制教师隐性流失应从以上五个方面入手。教师教育对教师隐性流失的防制应首先确立教师价值观念,教师价值观念左右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语言和教学态度,影响教师形成角色认同和职业自豪感,拥有正确价值观能赋予教师强大精神力量对抗内外部打击与压力,从而最大限度实现教师效力;教师教育对教师隐性流失的防制应注意保证教师知识的新鲜性,教师对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决定教师教学的深度与大气,教师掌握广博知识、拥有知识更新能力可增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自信,从未减缓因知识缺陷所致的教学压力,发挥教师效力;教师教育对教师隐性流失的防制应重点关注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师教学技能是决定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拥有纯熟教学技能是教师消除教学压力的武器也是发挥教师效力的必要条件;教师教育对教师隐性流失的防制应考虑教师职业环境对教师效力的影响,校长是营造教师职业环境的关键人物,培养具有高水平领导能力的校长构造良好教职环境是促进教师效力发挥的必要外部条件;教师教育对教师隐性流失的防制必须加强对教师质量的管理,对教师教育质量、教师准入及新教师入职进行有效管理,一方面旨在保证高质量教师从教,另一方面旨在配合教师职业生涯不同时段之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发挥教师效力。美国教师教育对教师隐性流失的防制策略全面而富有成效,值得它国借鉴。
其他文献
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体系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要手段;既是响应学校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遵从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宗旨
台湾自2001年以来正式实施九年一贯课程改革,本次课改通过设置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各学科领域课程小组等一系列举措来发展草根式的校本课程。大陆在2001年也颁布了《基础教育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的作用下,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然而
2015年适逢二战结束70周年,反思20世纪的多次战乱和二战给人类带来的教训,在儿童的保护与教育上亦有许多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20世纪历史进程中,“儿童权利”的提出与法规
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容易引起学生的不良适应,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我国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不容乐观,高校有必要关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影响大学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