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最蓝的眼睛》是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她的成名之作。这部作品深切关注并透析了在白人文化的强烈撞击下,黑人难以摆脱的困境与悲惨的命运。在对莫里森的研究中,对于《最蓝的眼睛》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国内外对于这部小说的研究仍旧远远不够,尤其对于黑人自身的定位没有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对于《最蓝的眼睛》的主旨和影响进行了详细的伦理方面的剖析,旨在能为国内对莫里森的研究开辟出一条新颖的道路。本文分为六个主要部分。首先是引言。在引言中对托尼·莫里森以及本文所探讨的作品《最蓝的眼睛》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历史评论进行回顾,在最后一小节提出了本文的观点。第一章对于本文中主要涉及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尤其对于此理论的两个分支:家庭伦理和种族论理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讨论。第二章是对于《最蓝的眼睛》中家庭伦理的探讨。在正常伦理道德标准的对比下,展示出布莱德拉夫一家伦理道德的歪曲和爱的缺失。第三章是对于《最蓝的眼睛》中种族伦理的研究。追溯其历史根源,解开其本来面目,展现其深远影响。尤其从黑人孩子和黑人成年人两方面进行种族伦理丧失的考察。第四章是本文的升华部分。这一章主要从白人世界,黑人自身以及黑人社区群体三个方面找原因,力图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找到一条黑人摆正自身位置并走出困境的好方法。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题与主要观点,并得出结论,黑人欲得到真正的自由,必须先树立起正确的伦理观,家庭观,种族观,才可以实现正确的自我定位进而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