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情态的模糊性和复杂性,其研究至今依然是语言学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情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有许多种表达方式。而在这些表达方式中,情态词是最有效的一种,人们利用情态词来表达对某一事件的主观态度或猜测。在人们的认知模型中,"will"是一个典型的情态词,然而对于"will"的词性至今没有定论,而对于‘’will"的汉语语义对等词“要”的词性也存在争议。在现代社会中,"will"可以翻译成“要”,然而"will"和“要”的原型语义却差异很大。因此,基于牛津英语词典(OED)、英国国家语料库(BNC)、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及北京大学CcL语料库(CCL),本文对情态词"will"和“要”的历时演变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对两者的演变机制、演变过程的异同点及异同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从历时演变角度证明这两个词是情态词。通过对"will"和“要”的历时演变对比分析,得知如下结论:首先,"will"和“要”经历了三方面的变化。在词性上,"will"大致经历了:实义词(名词、动词)>实义词/情态词,“要”大致经历了:实义名词>动词>情态动词;在语义上,"will"大致经历了:希望>意愿>猜想>要、会,“要”大致经历了:腰>将…系在腰间>从中拦截>努力争取>希望、想>需要、必定>邀请>猜测>将要;在情态演变上,两者都经历了:动力情态>道义情态>认识情态。其次,"will"和“要”的语义演变机制是隐喻和转喻。再次,"will"和“要”在演变过程中,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本文总结了"will"和“要”历时演变过程的异同点,并分析了异同点产生的原因。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有助于了解英汉语各自的语言特点和普遍规律,从而更好的使用两种语言。同时希望对日后的英汉对比研究及语言共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希望对语言演变提供实用价值,并对语言教学和汉英翻译起到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