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棒球击球手眼动特征的实验研究

来源 :首都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aoxi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青少年棒球运动员与普通中学生观看不同类型的棒球投球视频的眼动特征差异的比较,探讨了青少年棒球击球手的眼动特征。被试为育才中学棒球队和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棒球队的队员以及这两所中学的普通中学生,共计60名。实验以自行设计的棒球投球录像视频作为刺激材料,采用德国SMI公司研制的iViewX HED型头盔式眼动仪对被试的眼动特征进行记录,此外,应用“会声会影9.0”对原始数据进行采集,应用SPSS for windows 11.5统计包和Microsoft Excel工作表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 实验以“专家一新手”范式,采用2(投球手臂:左手投球和右手投球)×2(球运行轨迹:直线球和曲线球)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其中的两个自变量都是组内变量。让两组被试分别观看相同的视频刺激材料并记录、比较和分析其眼动特征。 经对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处理和与他人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分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专业组被试和非专业组被试注视位置的最大差异在于对“球出手附近”的注视。在投手掷球前挥动手臂期间,专业组被试始终注视着球的出手点或附近,而非专业组被试只有11﹪才有这一过程。说明专业组被试在球出手前对球出手的动作有一个动作预期与选择判断的行为过程。(2)专业组被试观看整个投手投球过程的注视顺序为:“体外”-“躯干”-“球出手附近”-“追踪球”-“投手身体以外的位置”。而非专业组被试观看整个投手投球过程的注视顺序为:“体外”-“躯干”-“头部”-“追踪球”-“投手”。(3)被试的运动水平是影响其在各个注视位置上注视时间和次数的主要因素。而投球的动作类型仅对“起摆腿”、“头部”、“投球手”和“非投球手”等少数注视位置上的注视时间和次数有显著影响,对大多数注视位置上的注视时间和次数均无显著影响。被试的运动水平和其在各个位置上的注视时间呈正相关,而与注视次数呈负相关。(4)专业组被试球出手前眨眼的时间和次数较出手后少;而非专业组被试则相反。专业组被试出手前眨眼的时间和出手后眨眼的时间均多于非专业组被试:专业组被试出手前眨眼的次数少于非专业组被试,出手后眨眼的次数则多于非专业组被试。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展,关于教师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研究者多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即教师如何能更好的教,而对教师需要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专门针对小学教师需要的研究更少。本研
对抗性规律是篮球运动本身所固有的基本规律之一,强对抗是当代竞技篮球运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由于运动员体能的提高,使得运动员既高又壮、既
运动是改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运动,能使骨骼在器官、组织和细胞水平上产生不同效应。本文通过对处于骨量快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