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新压力,也处于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的制度环境中,地方政府已慢慢演变成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诉求和分散决策权的重要主体。随着我国上世纪分税制改革的完成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营改增”等一系列税费改革政策的推出,中央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强化和改善,与此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级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依靠性和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性,由此难免会引起地方政府的资金短缺或不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政治环境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地方政府为了适应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改变,一方面需要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快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运用多种融资方式,多方位、多渠道进行建设资金的筹集,这确实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因为中央政府对各级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立法规范和必要的监管,在各级地方政府间逐渐形成了多头、无序甚至无节制的融资局面,部分地方政府超规模举债,直接导致地方政府显性或隐性债务负担的日益加重。部分地方政府因为财力窘迫,待偿债务不断累积增多,债务风险日益突出,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当前的政府债务问题与新常态下的国民经济发展存在极大的不相容性。因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控制,展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也就意义重大。既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目前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公共问题,而且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巨大、已实际形成风险,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公开面对并加强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选择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价而加强政府债务预警,并采取相应对策,防御、降低风险。本文按照如下的框架展开研究:第一章绪论,提出本文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以及研究的意义,阐述本文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最后指出本文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文献综述,是对国内外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对国内外文献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指出国内外学者对本选题进行了哪些相关研究,提出了何种观点,现有研究存在哪些不足,阐明后续研究的价值。第三章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现状与主要问题,主要介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状况。首先是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总量和结构加以分析,其次阐述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特征,最后分析了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分析,主要从经济发展、财政管理与行政管理三个角度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评价分析,介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目前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模型选择进行全面介绍,包括地方政府债务模型的构建、分类、数据的选择等,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的实证分析,发现问题的发展的趋势。第六章发达国家地方公债的经验分析,从美国的地方公债制度与日本的地方公债制度分析他们的发现模式与管理体制以及在风险防范方面进行了总结,并从发达国家地方公债得出相应经验与启示,通过对国外地方政府举债的方式与管理、风险防范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一些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有借鉴的理念与方法。第七章新常态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防范对策,首先针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阐述,认为国家准许地方政府在一定可控程度上发行债务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最佳方式。在此前提下,提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行体制,并提出建立监控机制与风险防范机制。第八章总结与展望,在总结本文研究内容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结论、创新之处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分析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关问题的后续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