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掺杂改性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l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使用钴酸锂材料,但是钴酸锂材料面临钴的价格昂贵、资源缺乏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同时钴酸锂也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等方面对动力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上的要求。尖晶石LiNi0.5Mn1.5O4材料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147 mAh g-1的理论比容量,以及高的充放电平台(4.7 V vs Li/Li+),可以为电池提供平稳的工作电压,是很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O4仍然存在充放电循环性能差,特别在高温环境下容量衰减比较快的缺陷。为稳定材料结构,抑制Jahn-Teller效应,减少电极材料在高温高电压下的溶解,提高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合成路径、离子掺杂和表面包覆等。本文针对解决尖晶石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做了以下的工作,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以柠檬酸为络合剂,乙二醇为聚合单体,通过柠檬酸和乙二醇在高温下的聚合作用,运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紧密堆积的多面体LiNi0.5Mn1.5O4正极材料(P-LNMO),并且使用TG、XRD、SEM、TEM等表征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确定其粒径的大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P-LNMO材料为无序的Fd(3)m结构,具有很小的比表面积(0.70m2 g-1)和高的振实密度(2.15 gcm-3),可以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之间发生的不可逆表面反应和晶格中的Mn3+的Jahn-Teller效应以及锰溶解,从而显著提升循环性能。半电池测试表明P-LNMO具有优异的高低温长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25℃和55℃下,1C经过1000周循环后,P-LNMO正极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6%和75%,优于文献中报道的结果;在10C倍率下,P-LNMO的放电容量为95 mAh g-1,为1C下容量的73.1%,同时还能获得高达4.54V的平均放电电压。和商业化石墨负极匹配后的P-LNMO/Graphite全电池也具有高的工作电压和能量密度以及优异的循环性能。在0.2 C下,P-LNMO/graphite全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30.2 mAh g-1,工作电压在4.55V,放电能量密度为576.2Wh kg-1,循环100周后容量还能维持在110.2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84.6%,工作电压为4.50V,全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2)通过熔融盐法合成了LiNi0.5Mn1.5O4材料,并分别探讨了低温(700℃)退火处理及Co,Cr掺杂对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合成的LiNi0.5Mn1.5O4材料均为(111)晶面组成的八面体,粒径在几个微米之内。通过空气中700℃退火处理后,材料的空间群结构由Fd3m转变为P4332,但是退火处理后的R-LNMO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均比退火处理前的LNMO材料差,归结于LNMO材料存在的部分Mn3+。LNMO材料在室温下1C充放电循环500周后放电容量为118.3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95.3%,而退火处理后的R-LNMO正极材料循环500周后放电容量仅为86.7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85.8%,远远低于未退火处理的材料。进一步通过Co或Cr进行掺杂合成了LiCo0.1Ni0.45Mn1.45O4和LiCr0.1Ni0.45Mn1.45O4正极材料,对掺杂前后的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和探究。结果表明,Co或Cr掺杂并未改变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相反它们均能消除不纯相,稳定LiNi0.5Mn1.5O4的结构,从而改善了材料的循环性能,提高了材料的倍率性能。在室温下,LiCo0.1Ni0.45Mn1.45O4正极材料1C循环500周后放电容量为123.5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96.9%,LiCr0.1Ni045Mn1.45O4正极材料循环500周后放电容量为124 rnAh g-1,容量保持率为95.4%。两种材料在容量和容量保持率上均优于未掺杂的LNMO材料,说明掺杂过后材料的结构得到进一步得到稳定。在大倍率10 C下,LiCo0.1Ni0.45Mn1.45O4和LiCr0.1Ni0.45Mn1.45O4正极材料分别具有108.9 mAh g-1和110.7 mAh g-1的放电容量,优于未掺杂的LNMO材料。这说明了Co和Cr掺杂可以改善材料的电子结构,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率,从而改善材料的倍率性能。最后,通过定性分析了相关的作用机理,得出材料的离子有序性以及Mn3+含量均能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本文通过改进合成路径以及阳离子掺杂解决尖晶石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通过合成路径的优化可以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通过离子掺杂可以改善材料的电子结构,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率,从而改善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其他文献
该文对用于快速造型技术的光敏树脂进行了研究,合成了一系列低粘度及生物降解光敏树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马来酸单酯改性酚醛环氧树脂合成了一系列低粘度光敏树脂,并对所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是由金属或金属簇和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框架材料,通过调节金属和有机配体的种类可以得到不同形貌、尺
[H_3Ag~I(H_2O)PW_(11)O_(39)]~(3-)和Ag~+对S_2O_8~(2-)化学氧化水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将其修饰在水氧化电极上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论文使用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研究了[H_3Ag~I(H_2O)PW_(11)O_(39)]~(3-)和Ag~+循环伏安性质,两者均有电催化活性,在浓度为0.002~0.200 mmol/L范围内时
荧光有机材料,例如芴、芘、苯乙烯、联苯和三氮唑联苯在科学和应用技术领域中已经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其中,芴是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它具有两个苯环并通过五元环将两个苯环连接成一个特殊的平面结构,环间π分子轨道的重叠使其电子云高度平均化。芴可以在2和7位通过芳基偶联反应产生一系列芴衍生的化合物。三氮唑是一个含有两个碳和三个氮原子的五元环结构。根据氮原子的位置,三氮唑以两种异构形式存在,即1,2,3-三唑和1
尖晶石LiMn2O4具有价低、无毒、较高的能量密度,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之一。但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由于Mn的溶解、电解液分解以及Jahn-Teller效应等原因,尖晶石LiMn2O4的比容量衰减较快。首先改进了柠檬酸配位法合成尖晶石LiMn2O4。采用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DSC)以及充放电测试,找出合成的最佳温度;改变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比例,找出了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
可膨胀石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材料,可被用于密封、环保、阻燃、医疗、有机反应等领域。其制备方法,主要采用电化学法和化学氧化法。由于电化学法制备的产品性能不稳定,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采用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制备可膨胀石墨的传统方法制备出的可膨胀石墨含硫量高达4.5%。因为可膨胀石墨在工业上主要被用作密封材料被广泛用在核电站、航空、石油工业等高科技领域,这样,其作为高级密封材料时,常腐蚀与其接触的
环境污染物的酶法检测是目前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木素过氧化物酶是新的真菌过氧化物酶,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被认为是木质素降解的关键酶类之一.该论文首次尝试用木素过
快速成形技术是近年来引起制造业和学术界极大关注的制造技术.真空浇注成形技术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这种方法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有极大的市场竞争力.该论文对用于快速制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