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与非空间分析的老年宜居社区研究 ——以合肥市包河区为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带来的各类居住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日常生活中需要考虑各类环境因素对老年人是否友好显得十分必要。目前我国各地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各类环境设施的分布不平衡不匹配问题比较突出,在老年人对现有居住环境的评价方面没有充分研究,各类设施与场所对老年人的可达性等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综合来看老年居住环境的相关问题亟需解决。老年宜居社区正是从对老年人友好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措施为老年人营造安全、便利和舒适的环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希望能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并形成良好的老年宜居社区环境。然而国内对于老年宜居社区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大多涉及概念与指标研究,研究内容不够深入。也有部分学者针对细节问题进行探索,但比较片面并且未延伸至老年宜居社区层面,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在立足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GIS进行可达性分析,运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医疗卫生环境、休憩活动环境、交通出行环境以及社区服务环境等多维度展开,综合运用空间分析与非空间分析方法,对老年宜居社区的环境状况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于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合肥市包河区的部分街道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空间与非空间分析方法对各类社区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老年宜居社区环境整体上良好,但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街道还需要针对自身不足继续加强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区域内各街道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但各街道的医疗卫生环境存在差异。多数街道的医疗卫生环境良好,并且老城区整体上优于滨湖新区,部分街道需要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环境。(2)研究区域整体上拥有良好的休憩活动环境,各街道的老年人对活动设施与活动场所的综合评价存在差异。从公园绿地角度看滨湖新区优于老城区,从公共设施角度看老城区优于滨湖新区,各街道需要针对不足之处加强各类公共设施与活动场所建设。(3)研究区域整体上拥有较好的交通出行环境。各街道内公交车站建设比较充足,公共交通状况良好,老年人对公共交通状况基本比较满意,营造了比较舒适便捷的交通出行环境。(4)研究区域内各街道的社区服务环境相对一般且存在差异。空间分析显示多数街道的可达性较好,而非空间分析显示多数街道的老年人满意度比较一般,各街道需要注重提升社区服务内容并关注老年人需求。
其他文献
硬岩地质是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地质条件。岩石材料在形成过程中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物理特性非常复杂。其动态力学参数和破岩效率的研究,对于工程施工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抗压强度相差较大的两种砂岩材料(红砂岩、灰砂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式霍布金森压杆实验(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岩石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
近年来,建筑业对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认可。如何计算建筑物生命周期能耗对采取节能管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为准确计算出建筑物的能耗,论文对建筑物生命周期能耗评估进行了详细研究。首先,论文对国内外已有的生命周期清单数据库与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建立了国内的建筑材料单位能耗数据库。该能耗数据库共有164个能耗数据,分为7大类:金属类建材、玻璃陶瓷类建材、水泥类建材、墙体材料类建材、天然物质
作为钢铁年产值最大的国家,我国在“十三五”时期的钢渣年产出量已经超过了一亿吨,而这些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仅不到30%,大量未经处理便露天存放的钢渣正在对国家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钢渣是炼钢过程中的副产物,主要化学成分与水泥熟料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所以将其作为原材料用于混凝土制品的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应用空间。然而,其内部含有的f-Ca O和f-Mg O遇水反应后会生成Ca(OH)2和Mg(OH
随着城市双修工作的深入,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用地功能升级、工业文化传承、城市特色彰显等方面优势明显的改建型创意街区引发公共广泛关注。外部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何更好地洞悉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提升空间活力,成为优化城市环境品质、突出园区价值特色以及丰富公众体验的关键问题。本文旨在探究具有实际意义的合肥市改建型文化创意街区外部空间环境提升策略。首先,通过解读改建
当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老龄人口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相比其他年龄群,老年人口的健康水平总体下降、慢性病增多,社区医疗需求急剧增加,社区医疗设施的建设关系老年人健康生活与社区养老服务的顺利开展。当前社区医疗设施存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服务距离过大,供给不足与配置不均等问题,研究社区医疗设施的适老化布局与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此次研究首先对社区医疗设施相关概念及老年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高层建筑与地下空间建设导致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体量越来越大,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不但要确保结构稳定,还需要有效地控制周边地面的沉降变形,特别是在富含地下水区域,由于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地面沉降程度更加严重、其机理更加复杂。本文通过开展室内物理实验,研究基坑降水与开挖对地层变形的叠加效应,分析基坑降水对地表沉降的影响,针对实验过程土体力学参数变化,进行考虑孔隙率变化的仿真模拟,
我国是燃煤发电大国,粉煤灰是燃煤电厂火力发电后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目前我国粉煤灰排放量高居世界第一。本文利用Ⅱ级活性粉煤灰为原材料,实现了由粉煤灰到免烧粉煤灰陶粒再到陶粒轻骨料混凝土的转化,本文主要工作及获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研究了Na2CO3、Ca(OH)2、CaO、Na(OH)等四种碱性激发剂对Ⅱ级粉煤灰活性激发效果,以用于免烧粉煤灰陶粒制备。试验结果表明:CaO对Ⅱ级粉煤灰活性激发效
近年来,频发的城市内涝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市政排水系统的收集与传输效率成为缓解城市内涝与保障人们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关键与难点。市政道路雨水口作为城市地表径流与地下排水管网系统的关键连接点,其截流效率受道路坡度、降雨强度、箅子几何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水力特性值得深入研究。采用ANSYS CFX17.0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道路雨水口径流模型,通过150余种工况模拟分析
剪力墙作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和高层民用住宅中重要的抗侧力构件,在结构的抗震性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开始逐渐应用到高层住宅体系中。在保证较高的强度、刚度与良好抗震性能的前提下,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墙体厚度可以设置较薄,因而墙体自重较轻。在组合剪力墙的施工中,由墙身钢板组成的钢腔体能够成为混凝土浇筑的模板,可缩短施工工期,减小施工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中,通过在墙身
下击暴流是一种较常发生的强对流天气,强烈下沉气流撞击地面后会扩展为一股直线型大风,强烈的冲击风波极易导致建筑破坏甚至倒塌。低矮建筑量大面广,其一直是结构抗风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在下击暴流作用下,低矮建筑因遮蔽物缺失出现洞口后,内外气流的相互作用更易加剧结构破坏,针对目前研究缺乏的现状,开展低矮建筑立面开洞对风压影响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采用RANS时均模拟方法对下击暴流风场进行模拟,在与已有试验数据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