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为基础,用邵氏“五针法”即“肺俞”(双)、“大椎”、“风门”(双)穴治疗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观察其肺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水平和肺组织HE染色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哮喘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治疗组、针刺治疗组,每组10只。除了空白对照组10只外,其他30只均采用腹腔注射卵蛋白(OVA)致敏并用1%的OVA溶液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大鼠。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激发后,不做其他处理;药物治疗组于每次激发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针刺治疗组于每次激发后针刺“肺俞”(双)、“大椎”、“风门”(双)治疗;治疗结束后,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观察大鼠气道形态学改变及CGRP、NGF在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结果:1.各组大鼠行为体征观察空白对照组:呼吸平稳,动作灵敏,未见异常。模型对照组:喷嚏、呼吸急促、反应迟钝,少数严重大鼠伏卧不动。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喷嚏、呼吸急促等症状比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反应较灵敏。2.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相比空白对照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结构基本完整。肺组织形态结构基本正常。模型对照组:大鼠支气管黏膜上皮破坏,气道壁增厚,肺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紊乱。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气道上皮偶有脱落,支气管结构相对完整,肺组织炎症浸润细胞较少,肺泡结构基本正常。3.各组大鼠肺组织CGRP的相比空白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偶见胞浆呈棕黄色的CGRP阳性细胞。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肺组织中CGRP的阳性量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GRP的阳性表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阳性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各组大鼠肺组织NGF的相比空白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偶见胞浆呈棕黄色染色的NGF阳性细胞,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肺组织中NGF的阳性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GF的阳性表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阳性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邵氏“五针法”改善哮喘模型大鼠的症状和体征有良好的疗效。2.邵氏“五针法”能够减少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炎性细胞,并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修复紊乱的支气管粘膜结构。3.邵氏“五针法”能使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CGRP及NGF表达明显降低。说明针刺降低CGRP、NGF的阳性表达是治疗哮喘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