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智能公交车路径跟踪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是当今汽车技术研究的三大热点问题,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目前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途径之一。发展智能公交车有利于降低交通事故,提高道路安全运营水平,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对乘客、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保护。路径跟踪是智能车辆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以中通客车LCK6668EVG为研究对象,针对公交车的自身特点开展了路径跟踪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实车为基础建立了仿真模型并进行相关验证。根据LCK6668EVG的整车参数,在Truck Sim中建立了整车模型,并进行了操纵稳定性仿真,通过与实车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建立了车辆二自由度动力学状态方程作为控制器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与Truck Sim中建立的整车模型进行跟踪对比,表明预测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车辆行驶特性。最后,通过已知道路点位置信息拟合成函数方程,建立了道路模型,并将参考路径和参考横摆角作为控制器参考输入。为了实现对智能公交车的路径跟踪,设计了模型预测控制器。以车辆二自由度状态方程作为控制模型,对其进行了线性化、离散化处理。建立了线性二次型目标函数,并根据实际物理极限条件对目标函数添加约束条件,将其转化为带约束的二次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求解得到的控制序列中的元素作为被控对象的控制输入,并重复迭代进行滚动优化。运用MATLAB编写了M函数文件的控制策略。为了验证基于模型预测的控制策略,建立了Truck 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首先,将模型预测控制器嵌入到仿真平台中,并设置对照试验,对比已成熟运用于Truck Sim中的基于驾驶员预瞄模型的路径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控制器跟踪效果优于预瞄跟踪控制。针对公交车载荷变化的特点,对不同质量下模型预测控制器跟踪精度和车辆行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质量变化影响了控制器跟踪精度和车辆行驶稳定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质量更新模型,对模型预测控制器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质量更新模型作用下,控制器精度高于未修正质量参数前的控制器。为了进一步验证优化后的控制策略,建立了智能车辆硬件在环(Hardware-In-Loop)试验平台。在上位机PC端的Lab View软件中开发了人机交互界面,将控制算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生成动态链接文件(DLL),并嵌入到下位机PXI中,作为控制器。PXI通过CAN通讯与下层执行部件建立联系,并输出控制量控制转向电机,与此同时接收执行部件的执行信息,并在人机交互界面中显示。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跟踪能力优于预瞄控制,且加入质量更新的模型预测控制的跟踪精度和行驶稳定性优于未加入质量更新的控制器。
其他文献
生态公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生态公园是解决区域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之一。生态公园的空间生态属性与空间功能的规划逻辑关系,既是需要解决的规划实践问题,亦是需要探讨的学术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生态公园的空间生态属性特征与生态公园空间功能,建立了空间属性与空间功能的理论逻辑,为生态公园的功能空间和功能区规划提供了新的规划研究视角。本文在界定生态公园、功能、空间属性等核心概念基础上,系统地梳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汽车工业作为能源消耗最大行业之一,实现车身减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第三代汽车用先进高强钢能够实现钢铁材料高强度和高塑性的完美结合,对实现车身减重、提高汽车安全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纳米贝氏体钢为设计原型,结合贝氏体相变特点,提出以Al元素替代Si元素,新设计了 Fe-C-Mn-Al中碳成分低合金贝氏体钢,使其克服纳米贝氏体钢碳含
板锥网壳结构是在国外实际工程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改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空间结构,由弦杆和锥体单元组成,将双层网壳的腹杆以锥体单元替代。其结构整体刚度大,板材主要承受薄膜内力,可以充分发挥板材的优势,具有工业化程度高、运输方便、形体美观、造价低廉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空间结构。板锥网壳结构在国内对它的研究非常少,目前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本文提出对板锥柱面网壳结构进行模型试验,对其细部构造进行设
高强耐候桥梁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及还具有更好的耐环境腐蚀性,在桥梁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新型耐候桥梁钢在实际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发生的变化规律还有待研究。本文对420MPa级耐候桥梁钢焊接工艺及热影响区组织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与加热速度为0.05℃/s相比,实验钢在加热速度为120℃/s时,Ac1和Ac3温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微观组
近年来,无人机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是热门方向之一。但是,目前无人机研究的实证环节存在如下两点问题:其一,无人机的部分研究工作只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实验验证,使得更深层次的优化工作无法进行;其二,当前部分院校拥有的无人机实验验证平台的性能比较差,不能提供更加精确的验证标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Optitrack光学定位系统,设计了多无人机飞行控制实验系统,旨在为无人机的控制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平台。本文的
在航空发动机中,旋转叶片顶端与机匣内壁之间的距离叫做叶尖间隙,是影响航空发动机性能和效率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现代航空发动机设计中,为了提高发动机性能、增加推重比,目前普遍采用的改进措施是减小叶片-机匣间隙,但是过小的间隙可能会导致叶片-机匣碰摩,造成转子剧烈振动甚至叶片和机匣损坏,引发严重的事故。因此,叶片-机匣碰摩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以叶片-机匣系
虚拟仿真实验作为当前实验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国家层面上也提出了促进整合、加快建设的要求。研究表明,虚拟仿真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与学科的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优化实验教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待某种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虚拟仿真实验辅助物理教学是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虚拟仿真实验对中学生的物
SAR测量技术用几幅影像就可以监测上万平方公里的地表形变,其监测精度可达到亚毫米级(Ferretti,2007)。相对传统的水准测量和GPS测量监测技术它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其中,为克服时间空间去相干以及大气影响而设计提出的新方法中,PS技术是一种典型且极具应用价值的手段(Ferretti,2002)。PS技术通过同一地区获取的多幅多时相SAR图像,先提取出经过长时间间隔仍具有较好相干性的像元构成
在单层网壳结构设计中,焊接空心球节点具有传力明确、构造简单及连接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在实际工程中,通常把焊接空心球节点当作刚性节点进行设计。事实上,焊接空心球节点也会发生变形,是介于刚性连接和铰接之间的半刚性节点。因此对半刚性节点进行研究将会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对焊接球节点在弹塑性阶段的受力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节点在轴力作用下从弹性到塑性阶段的应力变化。对在轴力作用下的节
基层人民银行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强化督查督办是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以下简称"昆明中支")进一步强化督查督办,创新工作机制,协助党委切实发挥好"保落实"的职责,取得一定成效,但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一、主要工作措施昆明中支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开展督查督办工作,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和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