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中学课程计划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和校本课程是教育部在新课改中提出的一类全新的课程,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和自我体验,强调对学生所处环境及资源的利用,它与传统的学科课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对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的研究不够,相关教学技能缺乏、教学模式单一。本研究运用国内外有关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及实践成果,在对山东师大附中开展的思想政治学科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所取得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完成,力求对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校本课程中的实现做有益的探索。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的实现必须坚持四个方面、八项原则:即在切实贯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在弥补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模式的不足方面坚持开放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体现校本特色方面坚持与当地现实生活相结合和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在建立新式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方面坚持教师指导学习与学生研究学习相结合和“顾问”与“同伴”兼有的师生关系原则。这种实现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在当地资源、校本资源的利用中,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在亲身实践中,使学生的思想意识、感情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升华。课程的设计理念是:利用当地资源结合办学特色,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师生平等、互相尊重的民主开放的交往方式,使学生得以主动发展;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施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自我主动地得到发展;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和良好习惯,以及高尚道德情操的一代新人。实现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课题提出设计阶段、信息收集处理阶段、成果展示阶段和评价反思阶段。本文用山东师大附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为例,分析实现的流程及步骤。通过对参与课程的师生的调查、访问,了解到通过学习学生综合素质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培养了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教师钻研业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融洽了师生关系。通过开设此课程促进了高中思想政治国家课程的教学;丰富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或学习模式都需要在探索中发展和完善。目前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这种模式认识不足,教师知识有待更新,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有待提高。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的实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实现模式的探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满足了学生主动探索获得亲身体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开创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