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期是冒险行为的高发期,竞争是同龄人之间所固有的一种互动方式,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竞争与冒险,个体通常是嵌入在社会群体中的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Masclet,Colombier,Denant-Boemont,&Loheac,2009;Shupp&Williams,2008),团体间的竞争常常对团队及其成员的决策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Zhu,Wang,Lv,&Li,2016),而青少年期的团体间竞争(intergroup competition)对冒险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尚不明晰。研究发现,挑战-威胁认知(challenge-threat cognition)是个体间竞争与冒险行为的中介因素(Hangen,Elliot,&Jamieson,2016),同时,竞争及其结果也会影响个体的效能感(Mulvey&Ribbens,1999;吴增强,2001),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collective efficacy)作为一种内部或外部支持可能会对因竞争产生的挑战-威胁认知和后续行为倾向产生影响(Zarankin,2009;Morisset,Terrade,&Somat,2010)。因此,本研究以初中生为被试,通过两个实验,探究团体间竞争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及挑战-威胁认知、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在团体间竞争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中的作用。其中,实验一利用指导语和团体间竞争任务操纵竞争,采用《挑战-威胁状态评定问卷》和“冷”“热”两个版本的哥伦比亚卡牌任务,考查青少年团体间竞争对冒险行为的影响以及挑战-威胁认知在团体间竞争和冒险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结果发现:(1)团体间竞争对情绪加工的冒险行为有显著影响,竞争失败的青少年的冒险行为显著多于竞争获胜的青少年;(2)挑战-威胁认知在团体间竞争与冒险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实验二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集体效能感量表》测查青少年在团体间竞争操纵前后的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进行竞争操纵后运用《挑战-威胁状态评定问卷》考查挑战-威胁认知、哥伦比亚卡牌任务测查冒险行为,进一步探究自我效能感、集体效能感和挑战-威胁认知在团体间竞争与青少年冒险行为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团体间竞争任务操纵后,竞争获胜组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后测得分均显著高于前测;而竞争失败组青少年仅集体效能感后测低于前测;(2)团体间竞争对冒险行为的影响机制包含三条路径:挑战-威胁认知的简单中介效应;集体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效应;以及集体效能感→挑战-威胁认知的链式中介效应。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团体间竞争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冒险行为,竞争失败的青少年更加冒险,而竞争获胜的青少年更加规避风险。(2)团体间竞争获胜可以提高青少年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竞争失败则只会降低青少年的集体效能感。(3)团体间竞争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受挑战-威胁认知、集体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①挑战-威胁认知影响青少年团体间竞争与冒险行为的关系:竞争获胜的青少年威胁认知较少,更加冒险;而竞争失败的青少年有更多的威胁认知,更倾向于规避风险。②集体效能感对团体间竞争和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双向作用。一方面,竞争获胜提高了青少年的集体效能感和自我效能感,进而做出更少的冒险行为;另一方面,竞争获胜的青少年集体效能感更高、威胁认知更少、更加倾向于冒险,而竞争失败的青少年集体效能感更低、威胁认知更多进而更加规避风险。这表明集体效能感是团体间竞争引起个体内外认知变化以及后续冒险倾向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