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态势变得日益复杂,呈现出新的特点。最近一段时间,舆情热点频发,分布的地区、领域变得更加广泛,与之前相比,现在的一般社会事件更容易变成舆情热点,这些都反映了我国社会关系调节难度的加大。热点事件的频发,一方面反映出媒体的监督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民众的维权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另一方面体现出社会成员越来越重的非理性情绪以及日益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伴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传媒变得日益发达,在此背景下,社会舆情的表达方式变得也越来越丰富。传统的舆情表达多为传媒机构,舆情表达主要以文字为主,表达的载体也比较有限,而网络的发展为个体表达提供了便利的渠道,现在很多舆情事件是先在网络上形成热议后,传统媒体才逐步跟进,网络上个体表达的意见逐渐变为重要的舆情信息的来源。在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也有了新的发展,市场更加细分,在设置上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社会舆情的表达不再是一个面孔,而是把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纷纷表达出来。在网络这个开放平台上,舆情表达实现了个体化、持续化、多元化,可以轻松实现舆情内容的长期存在、吸纳公众评论的跟进,使得舆情发展更加复杂化,影响因素也大幅度增加。在媒体发达的现代传播环境中,社会舆论生态呈现出燃点低、扩散快、爆点大、参与广的特点。一个看似普通的意见观点,常常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引发媒体聚集和公众关注,并在各方意见参与下形成巨大的舆论声势,进而引爆社会情绪,触发社会现实行动。从舆情监测方面来讲,媒体和民众对政府是否信任的关键就是舆情燃点,政府需要掌握好这一点,有利于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一方面,积极运用正面信息内容巩固和扩大公众对政府良好形象的认知,起到事半功倍的形象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及时化解和处置负面信息,改善和修复受损害的政府形象,缓解舆论压力,引导公众进行客观评价。面对日益复杂的舆情环境,政府和媒体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与媒体的良好互动对于塑造良好的舆情态势、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