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特殊群体,我国部队官兵大多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纪律严明,训练枯燥且强度大,娱乐活动较少,担负很多重任的同时还做着接受战争考验的准备。而特殊群体中的驻岛官兵、驻防战士的心理状况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岛上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生活事件相对单调,社会交往相对缺失,驻岛官兵的训练强度极大,训练内容十分枯燥,士兵心理冲突和心理负面状况值得关注。在2014年的军人心理健康研究专题中有针对驻岛官兵幸福感指数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但对驻岛官兵这一群体诸如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积极因素如:情绪、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等的研究并不丰富。在大学生等人群中的研究证明,情绪的状态直接影响个体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并能通过影响心理弹性促进或降低生活满意度。在驻岛官兵群体中对这一结论进行验证性研究,从而了解驻岛官兵的情绪状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总体状况,探索驻岛官兵的情绪状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关系,探索驻岛官兵心理弹性作为中间变量在驻岛官兵情绪状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可能存在的作用,为开展增加积极情绪和增加心理弹性有利于驻岛官兵心理健康及促进训练效果的心理卫生服务活动(团辅、教育、宣讲)提供理论依据,引起对入伍新兵和临退伍官兵心理咨询辅导中增加来访者心理弹性的重视,为针对驻岛官兵的心理干预提供参照。对提高士兵作战心理素质,增强作战训练效果,预防和干预驻岛官兵心理障碍有着重大积极意义。本研究以384名现役青年男性驻岛官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主观幸福感中生活满意度分量表作为研究工具,测量现役青年驻岛官兵的情绪状态、心理弹性水平和生活满意度水平,对心理弹性在情绪状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其中情绪状态包括正性情绪(积极情绪)、负性情绪(消极情绪);心理弹性包括乐观性、坚韧性和力量三个维度。使用spss13.0进行分层回归分析,检验心理弹性对情绪状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入伍一年内新兵、入伍半年到两年士兵以及老兵在情绪状态、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上显著存在差异;大学以上学历与大学以下学历士兵在心理弹性得分上显著存在差异;驻岛官兵情绪状态正负性两维度与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呈显著相关;心理弹性在驻岛官兵正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在驻岛官兵负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学历在大学以上的驻岛官兵心理弹性水平较高,学历在大学以下的驻岛官兵心理弹性水平较低。(2)在驻岛官兵这一群体中,积极情绪越多、消极情绪越少,心理弹性就越强,生活满意度就越高。(3)驻岛官兵的情绪状态可以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水平,驻岛官兵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越多,消极情绪越少,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也越高。同时,驻岛官兵的情绪状态也可以通过影响心理弹性来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