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学理论和金融业的实践都在不断证明,金融发展水平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金融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的发挥,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土壤和空间。因此,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已经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如何建立与完善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才能维持金融系统的有序运行成为金融业普遍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中,往往仅是局限于对金融机构内部的研究,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也不能很好的解释中国的金融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周小川于2004年首次提出“金融生态”这一概念,指出要运用仿生学的方法来考察中国的金融发展问题。自此金融生态理论应运而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良关乎资源的流动。现代经济的大背景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一个地区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就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涌入,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了经济竞争力,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反之,一个地区就会“积贫积弱”,经济很可能会萧条落败。所以积极推进金融生态环境的构建,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给予多方支持的。吉林省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但是其经济的发展却相对落后,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更是和国内发达地区有着很大的差距。研究吉林省金融生态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吉林省金融运行所处的外部环境,为改善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进而提高吉林省经济竞争实力,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于金融生态环境内涵的各种理解和界定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系统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分别用实证分析与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给予了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得出了较为具体的分析结论。为了更好地说明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本文把广东、江苏、辽宁等省的金融生态环境与吉林省的金融生态环境做了对比,从而更加清晰地反映出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改善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在结构安排上,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着重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思路、方法,以及国内关于金融生态研究的现状。第二章,金融生态的一般理论分析,这一章从理论的角度,通过对金融生态的内涵和特征上进行阐述与分析,给出笔者对金融生态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三章,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分析,主要在评价了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做了进一步的实证分析。第四章,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同国内发达省份的比较分析。本文选取了较为典型的辽宁、江苏、广东三个省份,本文分别从地区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情况、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四个角度来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吉林省可借鉴的经验启示。第五章,完善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包括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推动作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金融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