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西紫杉醇作为新一代的紫杉类抗癌药物,是微管解聚抑制剂,其作用于微管/微管蛋白系统,通过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成微管,且通过防止去多聚化过程而使微管稳定,阻滞细胞于G2和M期,从而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显示,对胰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其单药有效率达29%。本文制备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制备的长循环脂质体性质进行评价,通过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胰腺癌原位模型进行分析。方法:①以蛋黄磷脂、胆固醇、DSPE-PEG2000为膜材,利用薄膜分散法将多西紫杉醇包封入类脂质双分子层中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封闭囊泡结果的超微型球状体,应用透射电镜、粒径仪、HPLC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②荷Luc转基因胰腺肿瘤模型的建立。首先成功构建Luc报告基因转染的胰腺癌细胞株,然后利用经萤火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标记的人胰腺癌细胞PANC-luc体外传代培养,经0.25%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将5×106(0.2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16只重量为20 g左右的BALB/c裸鼠右侧颈背部皮下;③原位模型的建立:使用氯胺酮腹腔内麻醉裸鼠,左上腹直肠旁线处行1 cm的纵行切口,仔细分开胃和脾之间的薄膜,暴露胰腺,使用1 ml注射器,0.6 mm注射针头将5x106(0.2 ml)的细胞悬液注入胰头近脾的门脉处,将胰腺轻轻送回腹腔,6-0号外科缝线缝合腹壁肌层及皮肤,即制成胰腺癌原位模型。1周内伤口完全愈合并无感染并且无死亡现象,表明胰腺癌原位模型可行性较好;④先将萤火虫发光底物注入裸鼠麻腹腔内后利用氯胺酮麻醉通过活体生物成像系统监测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能够直接快速地测量原位模型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并可对治疗中肿瘤细胞的变化进行实时观测和评估。结果:①多西紫杉醇长循环靶向脂质体包封率为87%、粒径85.87 nm、电位-0.271 mV、粒径分布均匀;②胰腺癌细胞经转染后可在4周左右,侧脊背处触及不同程度大小的包块,质硬、边界清楚、无滑动感;③MTT法结果显示,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能够很好地抑制PANC-1Luc细胞的增长。应用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和生理盐水治疗后发现,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组裸鼠肿瘤生长迟缓,肿瘤体积较多西紫杉醇组和对照组减小,统计学检验与其他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治疗胰腺癌原位模型的研究: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囊泡,它是一种定向药物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剂型。本文主要是在磷脂分子上联接聚合物DSPE-PEG2000制备长循环脂质体,从而增加药物靶向性,延长血循环时间,抑瘤活性更高,急性毒性显著减弱的作用。在进行原位模型建立之下,通过Xenogen活体动物体内成像系统检测多西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对胰腺癌的体内原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