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内陆风电场建设区鸟类种群密度和有效样线宽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u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鸟类在自然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地位,它在有关生态环境的各个领域中都或多或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了解鸟类的种群、群落的动态变化机制,离不开标准化的研究方法和长期的观察与研究,因此加强对鸟类种群密度分布及相关调查探测方法与研究,不仅对鸟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目前使用Distance Sampling软件展开的研究多以估算濒危物种的种群密度结果为主,对影响种群密度、探测函数曲线及有效探测距离等的环境及其他各类因素报道较少。广西壮族自治区鸟类物种丰富,本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鸟类生态实验室近6年的包含有多种参数的鸟类野外实地调查记录为数据基础,通过Distance Sampling软件对不同数据截断水平下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掌握广西内陆风电场建设区鸟类种群密度分布情况与野外有效探测距离等信息,为未来研究风电场工程对鸟类生存的影响提供前期数据支撑,也为今后相关鸟类的种群密度探测估算和野外调查方法的选择等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记录到的鸟类分别隶属于15目48科201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两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8种。(2)广西内陆风电场建设区鸟类多样性指数如下:香农-威纳指数为4.01,辛普森指数为0.97,Inverse Simpson指数为33.4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6;南部地区的多样性小于北部地区,这可能是由于南部地区的样地设置较少、分布不广所致;海拔在180 m-250 m区间内的调查区域鸟类多样性指数较高。(3)所有调查地区鸟类总密度为500.7只/km~2,有效样线宽度(ESW)为54.235 m;其中雀形目鸟类密度高达481.79只/km~2,ESW值为49.093 m。南部地区鸟类密度为605.07只/km~2,ESW取值为49.543 m;北部地区鸟类密度为506.00只/km~2,调查的ESW值为52.537 m;南部地区鸟类密度明显高于北部地区的鸟类密度。(4)利用Distance Sampling软件估算出了7目33科76种鸟类的种群密度,其中包括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所有区域总体种群相对密度最高的鸟类物种是麻雀(Passer montanus),南部地区密度最大的鸟类物种是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北部地区密度最大的鸟类是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5)农田生境的鸟类种群密度最大,乔木林生境的探测有效距离(EDR)最大。乔木林生境、灌木林生境和居住区生境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鹎科鸟类,农田生境种群相对密度最大的是斑文鸟(Lonchura punctulata),淡水水体生境种群相对密度最大的是鹟科鸟类。不同鸟类对生境类型的偏好各异,这证明保护鸟类就需要保护好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和生境。(6)生境类型的不同导致样线法调查中鸟类ESW的取值大小各有不同。通过协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样线法调查中鸟类的ESW值不仅与鸟类体长(r=0.642,p值<0.01)密切相关,还受调查区域内的生境类型及生境分布情况的影响。鸟类体长和乔木林生境覆盖率(r=0.449,p值<0.01)这二者同ESW取值的相关性最显著,其次是农田生境(r=-0.253,p值<0.05)和居民区生境(r=-0.229,p值<0.05)。控制体长这一变量,鸟类在乔木林生境中的ESW值最大,在居住区生境中的ESW值最小,从生境角度证明了可变距离线样线法的优越性。(7)考虑到鸟类种群密度大小可能受到包括生境类型变化在内的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气温和海拔等),故建议在采用样线法对鸟类进行野外调查时,可以尽量设置为均质的短距离样线,同时辅以样点法、访问调查法等其他多种调查方法进行补充,使最终调查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其他文献
由于良好的黏弹性、耐温抗盐性和悬浮性能,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作为驱油剂已广泛应用于三次采油领域。文中将B-PPG岩心驱替实验与CT扫描技术相结合,研究了B-PPG在真实岩心驱替过程中的微观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水驱相比,驱替至残余油阶段,B-PPG驱采收率提高了16.0百分点。基于CT扫描微观可视化研究,制定了剩余油赋存形态的划分标准,发现B-PPG颗粒能以暂堵—变形—运移的方式从
学位
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缝洞型油藏水驱剩余油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和水驱后换向注水时剩余油动用机理,基于缝洞要素、配置关系、典型缝洞结构,利用CT扫描技术和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不同特征缝洞结构三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了水驱油和换向注水模拟实验。研究表明,缝洞型油藏水驱剩余油形成机制包括注采井控不足、油水重力差异、流道间干扰、弱连通通道封隔、远端弱水动力等5种,在这些机制作用下可能形成注采井网不完善型、盲端型、
自2020年初起,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新型冠状肺炎病毒(COVID-19)疫情。该病毒极易在公共环境中传播。由于公共交通工具涉及区域大、搭载人员多、空间封闭,极易成为病毒传播的场所。因此,当有新患者出现时,需要排查出曾经与其使用同一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并将他们作为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控。基于个体出行链的模型建构与分析是近年来交通模型以及交通规划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数据库技术的革新,基于图论算法图数据库
“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是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残疾人“平等、融合、共享”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及残疾人自身发挥积极作用。时间银行基于广义互惠交换理念,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的平台和创新机制,通过志愿服务回馈长效机制,实现公益资源供需匹配。国内外时间银行助残扶残研究与实践指出,时间银行超越了以往的单向志愿助残机制,承认残疾人价值,能够促进残疾人的社会参与、构建新社会支持
随着算法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短视频平台的快速普及,普通公众也成为短视频创作中的一员,混剪短视频由于拥有可观的流量、广阔的发展前景、独特鲜明的主题、贴合民众对当前快节奏生活的要求,逐渐成为当前各大网络短视频平台的热点内容,为短视频平台带来流量与巨大的收益。但是由于混剪短视频创作是对影视剧等素材的剪辑和加工,因此,混剪短视频从起源之初就存在明显缺陷,现如今伴随着巨大流量红利更是将这种缺陷放大,导致侵
由于开发成本的限制,海上油田动态测试资料较少,剩余油定量描述难度较大,已有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方法不能满足油田的开发需要。以N油田为例,在辫状河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利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油田剩余油分布状况,确定了辫状河道与心滩坝之间四种不同注采模式下注水倍数与强水淹波及形态、波及厚度的定量关系,定量描述了平面及纵向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成果为N油田井间加密和砂体顶部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支持。
近些年,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储能系统已经逐渐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储能在新能源及用户侧带来的投资效益是其得以推广的驱动力。目前,在该领域待解决的问题有:一方面,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如何充分发挥混合储能系统功率特性、能量特性的整体性能优势;另一方面,如何将储能系统的规划和运行进行协同考虑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对储能系统在新能源及用户侧削峰填谷的经济性进行研究,得到不同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