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论美的普遍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3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的普遍性问题在西方美学史上很少被特别地强调。柏拉图、普罗丁等古代美学家,都倾向于认为美是对象的一种属性,所以美就具有客观的普遍性。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的美学研究转向了人的主观心理。此时的休谟虽然特意寻找鉴赏的标准,论证美的普遍性,可他的经验主义视野中的普遍性,是没有必然性保证的,在康德看来是靠不住的。 康德把审美判断也称为鉴赏判断,在《实用人类学》一书中,他对鉴赏概念作过较为细致的分析。在那里,他把鉴赏和鉴赏力当作同一个概念,并认为是“普遍适用的选择”能力和“社会性评价的能力”,已经从普遍性上着眼。到了《判断力批判》中,他更是从其哲学体系出发,提出反思的判断力,并认为它是人从个别出发,寻找普遍性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为了把世界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认识,为自己假定了一个先验原则:自然的合目的性。并以此沟通其前两大批判留下的鸿沟,而且也解释了审美情感的产生原因。 在对美的分析中,康德从审美判断入手,一方面认为作为判断,应该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个判断中的宾词并非主词的属性,而是审美主体的情感,从而认为美的普遍性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在审美活动中,普遍可传达的是想象力和知性之间的自由协调,而审美中的愉快正是对象形式与认识能力、即想象力和知性之间的合目的性的协调一致。所以,美的普遍性只是一种期待别人赞同的心情。然而,这种“期待”又是有必然性要求的,这种必然性来自人的先验的共通感。美虽然具有普遍性,但这种普遍性只是主观的,与认识中的客观的普遍性不同,它不涉及知性概念,因为一旦涉及确定的知性概念,就不是审美活动而是认识活动了。可是,既然有普遍性,则又应该涉及哪怕是不确定的理念,所以美虽不涉及知性概念,但却涉及理性理念。 康德对美的普遍性的论述对后来西方美学思想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现象美学和符号论美学对普遍性的强调上。在中国当代美学建设中,康德对这一问题的论述也有重要意义。这不仅体现在其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对于我们的美学研究的启示上,而且也表现在论述这一问题时所显示出的复杂的美学观点上。
其他文献
本文对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进行了共固定化,旨在应用于茶饮料生产中发挥除混与增香之双重功效,从而为纯茶风味茶饮料的生产奠定基础。 选取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载体,采用四
目的:探索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法。方法:将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同时接受电针双人迎穴和吞咽功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数字技术、流媒体等早已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现代高等音乐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亦重新焕发出
目的:分析不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皖南地区某高校355名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
梁朝末年,侯景之乱的爆发和梁江陵政权的灭亡造成的政权变迁不仅带来了随后南方梁、陈政权的更迭,也造成当时大批百姓和贵族士人的被迫北迁.这样,在北朝东、西两个政权之下从
采用金属型铸造、电磁搅拌成型以及半固态挤压成型三种方式制备了Al-5.6Fe-4.0Cu-2.0Zn-0.5Mn-0.5Mg合金,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微观组织,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双足机器人一直以来都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双足机器人仿生式结构设计、双足机器人高效步态控制算法和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本文针对双足机器人领域
组团式的城市布局结构,既顺应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特征,又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形态,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组团式布局。组团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发展公共
王蒙是位活跃的作家。他的创作和研究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评论、《红楼梦》研究、李商隐研究等多个领域,并因“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东方意识流”、“躲避崇高
自锚式悬索桥由于其优美的造型和对地形地质适应强等特点,在工程界越来越受到青睐。近几年国内外兴起了一股建设热潮。与传统地锚式悬索桥相比自锚式悬索桥省去了修建庞大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