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母乳喂养婴儿体格发育状况,描述该地区城乡婴儿的生长速率及特点,为建立婴儿生长轨迹数据模型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间在合肥市4家医院及肥东县5个乡镇卫生院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产新生儿为目标人群。选择其中家长依从性好,愿意坚持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新生儿361名,收集其母亲孕产期信息、家庭人口学资料和新生儿出生信息。纵向随访新生儿出生后0~12个月龄时的体重、身长、头围3项体格生长指标,新生儿期每7天随访1次,以后每月随访1次,共随访16次,并收集期间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患病情况等信息。最终完成随访的持续6个月母乳喂养婴儿共306名,其中城市166名,农村140名。以WHO(2006版)儿童生长发育参考值为标准,采用标准差分法评价婴儿体格发育水平。采用成组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随访组和失访组基本情况以及城市和农村随访组基本情况、体格发育指标,婴儿体重和身长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结果城市组婴儿随访到12月龄时,断母乳喂养的比例(占81.3%)明显高于农村组(占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月龄主要集中在4~6个月,其中城市组75.3%的婴儿于4个月即开始添加辅食,较农村组早。城市组男女婴仅少数月龄体重与农村组同性别婴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城市组男女婴几乎各月龄身长值均较农村组同性别婴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个月以前城市随访组女婴的头围大于农村随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男婴及7个月后的女婴头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城市组男女婴多数月龄体重、身长、头围的增长值和农村组同性别婴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出生和1个月时与WHO标准差别不明显外,城市、农村男女婴2~12个月平均体重均明显高于WHO标准。在身长方面,男婴各月龄平均身长高于WHO标准,其中2~12个月平均身长高于WHO标准1个标准差以上;而农村男婴7个月龄前平均身长略低于WHO标准,7个月后均高于WHO标准。城市女婴几乎各月龄平均身长均高于WHO标准1个标准差以上;农村女婴1个月时略低于WHO标准,其他各月龄平均身长均高于WHO标准。城市和农村男女婴各月龄平均头围均略高于WHO标准,并以城市男女婴明显。城乡、性别、出生体重、出生孕周、母亲和父亲身高是婴儿身长增长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婴儿性别、出生体重、断乳月龄是婴儿体重增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合肥市城市母乳喂养婴儿身长发育优于农村婴儿,但体重、头围城乡差别不明显。合肥市城乡母乳喂养婴儿体重、身长和头围各发育指标高于或接近WHO标准。婴儿体重受性别、出生体重、断乳月龄影响,身长受城乡、性别、出生体重、出生孕周、父母身高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