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塑料为尺寸<5 mm的塑料颗粒,相关研究表明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微塑料污染。因此,研究河口区以及近岸海区的微塑料赋存状态及分布特征,对了解我国近海微塑料污染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我国目前对微塑料的调查还处于初级阶段,涉及主要汇入东海的河流微塑料调查性研究数据较少,所以本文选取了浙江省7条主要汇入东海的河流,调查了该研究区域的微塑料丰度、尺寸、颜色、形状等赋存特征。微塑料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7个站位的微塑料检出率为100%。全站位的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1000-13100 n/m~3,平均丰度是2977.8±2248.1 n/m~3;微塑料的尺寸范围为16.9-3931.8μm,尺寸构成百分比存在0-0.5 mm>0.5-1.0 mm>1.0-2.5 mm>2.5-5.0 mm的规律;微塑料的颜色构成,绿色占30.1%,黑色占20.2%,其它颜色占比相近;微塑料的形状构成为:纤维(40.6%)>碎片(39.3%)>薄膜(13.6%)>球状(4.2%)>圆片(2.4%)。微塑料对重金属存在吸附性,且能将自身携带的重金属释放到环境中。故在采集微塑料水样的27个站位同时采集重金属水样进行浓度测定,并结合重金属污染指数法(HPI)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对研究区域的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Cu、Pb、Zn、Cd、Cr、和As的浓度分别为7.14-1787.19μg/L、0.50-372.79μg/L、2.60-508.54μg/L、0.03-0.80μg/L、3.76-2063.48μg/L和0.21-68.41μg/L;有7个站位为重金属高污染程度,1个站位为中等污染程度,其余19个站位为低污染程度。造成水体高污染的重金属是Cr和Pb;6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排序如下:Cu>As>Zn>Cr>Pb>Cd。两种评价方法互为补充,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先通过HPI评价法确定水体重金属污染程度高的站位,再通过SSD评价方法确定对水生生物危害性高的重金属,并进行重点防治监测。使用相关性分析,对研究区域的微塑料丰度与重金属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综合来看,整体上研究区域的微塑料和重金属相关性极低。除嘉兴和杭州相对较高,其他地区(绍兴和宁波、台州、温州)基本不存在相关性。推断微塑料对水体中的重金属浓度无明显影响,不会增加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