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研究——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alp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不仅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身也已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每个地级市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院校的格局,本土性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特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存在的基础,是高职院校价值的体现,也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另外,我国正在推行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改革措施,必然会给高职院校带来巨大的生存危机,迫使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向县域拓展生存空间。但综合来看,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并不十分紧密,尤其是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并不明显。与此同时,我国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而县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期望高职院校能提供更为有力的智力支撑,更为有效的产教合作。因此,高职院校和县域经济的合作发展成为双方的迫切需求。  在此背景下,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开放办学”成为高职院校最明显的变化之一。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取得了一些成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通过分析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梳理、列举承德市高职院校的一些实践探索,提出了高职院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几个方面对策与建议:一是政府应落实政策,鼓励高职院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二是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推动专业人才培养向县域前移;三是探索县校全面合作关系,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需求为原则,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战略项目为抓手的新型县校合作关系,并以此为契机,深化校政合作;四是产教结合,发展与县域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形成多层次、多形式产教结合机制;五是多措并举,拓展面向“三农”的服务模式,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和“阳光工程”等项目为契机,对接农村市场,培养特色农业人才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推广农业新技术,培训农业新兴产业人才;六是中高职融通,共建县域人力资源培养平台,积极为县域职业教育提供师资培训,间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其他文献
高职人才培养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年均近10%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高职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社会发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可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可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确定课程
众所周知,教学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知识和才能,从而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提高全面素质和能力,使之最终成为社会的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国家推动农村体育组织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构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举措,是把体育场地建到农民身边的惠民政策,工程实施的效果直接关乎民生健康,是
人口基数庞大是我国的基础国情之一,随着经济建设的逐步推进,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人均寿命的增长,我国于1990年10月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化社会
随着高等职业学院的蓬勃兴起,高等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暴露出许多不足,这就要求对高等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而研究和改革高等职业学院体育教学模式,使之适应高等职业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对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教学改革中凸显了其先锋意义。传统重预设式的教学
本文在中西比较视野下,由职业画家仇英在《蕉荫结夏图》题写“戏作”、文人画家赵孟頫在《二羊图》和《溪凫图》中题“戏为写生”等潜含矛盾而又遥相呼应的案例出发,由画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