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心肌保护是心脏外科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是决定患者术后能否顺利恢复和存亡的重要因素。自从心内直视手术开展以来,经历了40余年,体外循环的应用使之迅猛发展,与之相随的心肌保护也不断发展。1950年,Bigelow等提出低温保护心脏,开创了心脏手术的新纪元,与随后出现的高钾心肌停搏相结合,产生了低温高钾晶体停搏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陷:在主动脉阻断期间,心肌基本为无氧代谢,产生严重的酸中毒;糖的利用和ATP的贮存大大降低,ATP合成受阻,Na~+-K~+-ATP酶活力下降;细胞膜稳定性降低,细胞水肿,心肌受损坏死,内皮细胞损伤,血管舒张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心肌间质水肿,妨碍冠脉血流分布,使心肌再灌注时发生“无复流(no-reflow)”现象。随着心肌保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体外循环期间的有氧心肌保护,其中以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应用比较普遍,技术比较成熟,相关研究也比较多。心肌肌钙蛋白(cTn)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度灵敏、高度特异反映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被应用于临床,在评判心肌缺血损伤及再灌注方面有重要价值,在冷血停搏液心肌保护研究中也多次有人使用这个“金标准”。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病史长,心肌重构及心功能损害严重,心肌对缺血缺氧以及体外循环的耐受力差。所以围术期特别是体外循环期间的心肌保护至关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围体外循环期不同时间点的心肌酶以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测定,探讨冷血停搏液对肌钙蛋白Ⅰ水平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