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着力对教育进行深层次、整体性的变革,我国教育界关于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科性质的定位却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之后,我国语文教育才开始逐步摆脱语文教育界“工具论”的桎梏。但是长期以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体落实人文精神教育这一艰巨的任务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文章在引论部分阐明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就此方面研究的一些优秀成果,分析了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使这一课题的相关知识更为翔实,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提供更为系统完整的理论依据,让其更好的为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服务。论文第一章中界定了人文精神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论内涵,梳理了中外人文精神的发展轨迹,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段对其异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从发展历程上可以看出,古今中外的人文精神都把真善美作为自己价值的终极追求,世界各国人民所推崇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统和的。论文第二章着重从高中语文学科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关系入手,指出高中语文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主要体现为哲学思维、理性批判、道德修养、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论文第三章从语文教学实践出发,指出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的现状,从教师教育理念、语文课程安排、语文教学实施、语文教学评价等方面分析了造成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探索了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实行人文教育必然是国家教育方向所指,课程改革大势所趋,语文教育现状有所改变的必由之路。论文第四章指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策略,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亟需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去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通过课堂上的情感陶冶、内省体察、平等对话和课堂外的语文活动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勾勒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构想。论文第五章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应该的注意的问题,谨慎建议语文教育者在大刀阔斧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也要从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兼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不能失之偏颇,避免出现过犹不及的问题。高中语文教育必须以“立人”为初衷,并使学生生命笼罩和散发出一种人文的光彩。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建立有一种做人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对于真理的执着追求。通过对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弘扬,使学生既注重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又学会正确融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践行对于人类爱的终极关怀,对人类自身的命运做出积极思考并为其奋斗终生。
其他文献
作为一部出色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千姿百态又个性鲜明的美好形象,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蒲松龄敏锐摄取实际生活中美好的东
高糖基因型皱缩—2(sh2)与含直链淀粉增加(ae)、粗胚乳(du)和蜡质胚乳(wx)组合的三倍体作隐性基因型的甜玉米(Zea mags L.)杂种。由于先天性种籽品质低劣,已限制商品生产,这些杂种的种
介绍了地下工程的先排后防和先防后排两类排水应用技术,在先防水再引排渗漏水的排水设计中,对底板、不同类型墙板的排水施工技术分别进行了阐述。本文在阐述排水施工技术中也
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每一历史阶段政权更替的社会动荡时期。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夜空中,唐代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散发着永恒的光芒。它的辉煌成就自然与民族
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服装在始终满足其实用性的基础上对装饰性和象征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细。制作服装的材料——面料——是服装实体的承载主体,当众多常用传统面料
生物质能是一种可以收集、储存、运输和最接近常规化石燃料的可再生能源,从原料构成到理化特性均与煤炭等化石能源相似,其不仅是绿色的洁净能源,而且是可再生能源中唯一可以培育
对典型矩形高层建筑进行风洞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计算了各风向角下的等效静风荷载和风振响应,同时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计算方法对该建筑正交角度下的风荷载
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是指最高人民检察院为应对检察实践需要,统一执法标准,通过发布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案例,为全国检察机关依法办理案件提供指导和参考的一种司法适用制度。本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发[2014]12号按照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国能煤炭[2013]87号)要求
期刊
经过第一阶段中期的挫折,大江文学终于走向成熟。其标志就是《个人的体验》的问世。把长子出生的烦恼和广岛原子弹爆炸后遗症等社会乃至人类的灾难有机结合起来,以独特的文体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