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资本与村民小组治理—皖西龙镇调查与思考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s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但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乡村社会的消失,而会导致城乡之间的融合生长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消失,传统因素在现代化中仍起着重要作用。传统因素对乡村治理的作用更为明显。乡村社会资本是传统因子的集合,因此我在这篇文章中以乡村社会资本作为解释框架来研究乡村社会的底层组织——村民小组的治理。本文试图通过村民小组治理的研究,发掘乡村社会资本在村民小组治理中的作用;并以此探索实现村庄现代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切合点;论证村民小组治理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展望村民小组治理的未来。 村民小组是村级治理结构的基层组织,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它的治理有别于“半熟人社会”的行政村,更不同于乡镇的治理。村民小组的治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村级治理,进而影响到乡镇的治理,最终会影响到整个乡村社会的治理状况。但是中外学者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及其治理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乡镇和行政村的治理的层面上,而忽略了对村民小组治理的研究。因此,我选择了中部欠发达地区有一定代表性的乡镇——龙镇作为研究个案,研究龙镇的村民小组的治理。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国家权力进一步渗入乡村,乡村社会发生着急剧的变迁,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嵌入,龙镇跟很多中部地区乡镇一样,社区记忆慢慢消失,而经济社会分化又不充分,乡村治理仍受传统因素的影响。 本文重点探讨了村民小组中四种力量——村民小组内体制精英、村民小组内非体制精英、村庄外精英(另一种种力量)和普通村民之间的互动及其这些互动对村民小组治理的影响。文中运用一个个生动的个案展现精英和村民的行动逻辑,并通过对“社会事实”的展开来突显乡村社会资本在村民小组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又可以通过村民小组这一“社会缩影”来透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探索现代化国家(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国家权力如何向基层渗透,并实施对乡村社会的控制;检讨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拷问村民自治制度在乡村实施的绩效。
其他文献
本文分别以Peirce的织物结构模型和锯齿状模型为出发点,对拉伸过程中织物单根经纬纱交织点处受力进行分析。在分析Peirce的织物结构模型中,提出了织物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主要由
教师教育是当代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当前教师教育的教学个性研究薄弱和教学实践缺乏个性问题,对教师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个性等方面作了一定的阐释
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水资源的三大问题,而水资源调度则无疑是解决三大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方法就是利用水利工程的调度来实现水资源时空的重新分
本论文根据酵母的糖代谢和乙醇生成理论,重点研究了酵母菌种的选育,酵母酒精发酵的营养因素和抑制因子,超浓醪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玉米原料预处理、酒精发酵中试以及发酵动力学。主
近几年,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给教务管理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如学生扩招、推行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行学分制等,使得教学管理工作量成倍增加,教
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已近于白热化,本地石油企业的两大集团(中石油、中石化)四处抢购加油站,国外石油巨头也在见缝插针。本地石油企业的价值要通过终端产品的销售来实现,成
在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下,经济、金融全球化成为各国都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也深深地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中国法律的国际化走向正日益凸现,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
骈文是一种深受中国人审美观念支配,符合汉语语言形式特点,从中国语言中内生出的美文,它本身所具有的对称美、典雅美、色彩美、建筑美、音乐美,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意蕴。
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转型期,受此影响,宋代宫廷燕乐的表演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宋代宫廷燕乐表演体制,对于认识宋代音乐文化的本质特征有着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学
明代话本小说中,徽州商人作为文学形象频频出现,并以其显著的共性特征区别于其他地域商人,构成一个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内涵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梳理基本文献,对这一现象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