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研究渣油的胶体化学性质,对发展原油深加工和重油轻质化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考察了热裂化反应及加氢热裂化反应过程中大港常压渣油胶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利用质量分数电导率法表征其胶体稳定性,用显微镜照相技术观察渣油热反应过程中相态变化及生焦量的情况,分析了胶体稳定性和生焦情况的关系。结果表明渣油在反应过程中胶体体系的稳定性是不断下降的,开始生焦后变化趋于平缓。
对大港常压渣油的热裂化反应及加氢热裂化反应样品进行了六组分分离,并测定其分子量、硫氮原子含量首次使用PCM-11A型介电常数仪测算偶极矩,得到六组分的极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组分组成对胶体体系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组分组成含量和性质的变化,改变了组分的偶极矩和组分间的吸力位能,尤其是胶质和沥青质组分含量和极性的差别,决定了体系胶体稳定性的变化。对各种模型中吸力位能的计算表明,双核-中胶吸附模型的吸力位能最小,最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