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以慢性胆汁淤积,肝小叶见非化脓性小胆管破坏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不经治疗,最终可发展为纤维化和肝硬化。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对PBC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肝穿刺病理检查被认为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是肝活检为有创检查,且价格昂贵,很难被大家接受。因此研究无创血清学方法诊断PBC患者肝纤维化临床意义重大。目的:从PBC患者的临床常用的血清学指标中筛选出优化指标,构建PBC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为临床提供简单、廉价及易获取的PBC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减少或者替代肝脏穿刺检查的应用。方法: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部的经过肝脏病理诊断为PBC患者共157例,收集并记录检测临床常用指标和病理学资料,剔除数据丢失、合并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及有饮酒史个体后,共118例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中,并随机分成建模组(78例)和验证组(40例)。本研究按照Scheuer分期方法将PBC组织学分期分为4期,以Scheuer分期I~II期为早期纤维化,Ⅲ~Ⅳ期为进展期纤维化。对建模组研究对象的临床常用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区分早期肝纤维化和进展期肝纤维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PBC无创肝纤维化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简化模型。以肝脏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s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在验证组中通过ROC曲线评价TPR指数、APRI指数、FIB-4指数、RPR指数的诊断效能并进行验证。结果:1.建模组和验证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建模组和验证组研究对象之间年龄(P=0.808)、性别(P=0.538)和组织学分期(P=0.928)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基线均衡。2.筛选影响肝纤维化的因素在建模组研究对象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PLT、PDW、TBIL、TBA及DBIL在早期肝纤维化和进展期肝纤维化之间存在差异(P=0.000,0.036,0.020,0.006,0.018和0.010),说明相比于早期肝纤维化PBC,进展期肝纤维化PBC患者的PLT、CHE偏低,而PDW、TBA、TBIL和DBIL偏高。3.构建PBC无创肝纤维化logistic回归模型将PLT、PDW、CHE、TBA、DBIL和TBIL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引入标准为P≤0.05,剔除标准为P>0.10,引入方式为LR逐步向前法)建立肝纤维化诊断模型A,最终筛选出进入模型A的指标有TBA(P=0.032,OR=1.012)和PLT(P=0.038,OR=0.989).4.简化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依据TBA和PLT的OR值分别为1.01和0.989,说明TBA为进展期肝纤维化危险因素,PLT为进展期肝纤维化的保护性因素,简化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TPR指数(胆汁酸与血小板比值)诊断PBC进展期肝纤维化。5.评价各模型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A、TPR指数、APRI指数、FIB-4指数和RPR指数诊断肝纤维化的AUROC分别为0.789,0.751,0.666,0.670,和0.672,模型A和TPR指数AUROC最高,诊断价值最大。6.TPR指数诊断PBC肝纤维化能力的验证在验证组中,TPR指数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准确度为77.5%(31/40),灵敏度为0.727,特异度为0.793。经一致性检验,与病理金标准Kappa值为0.48>0.4,即TPR指数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TPR指数与APRI指数、FIB-4指数、RPR指数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ROC分别为0.771,0.715,0.618和0.517,其中TPR指数的AUROC均高于其他无创血清学模型。结论:TPR指数能协助区分PBC患者有无进展期肝纤维化,其诊断价值优于APRI指数、FIB-4指数、RPR指数。TPR指数作为一种简单、便宜且易获取的无创肝纤维诊断模型,有助于减少部分患者行肝脏穿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