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用菌菌糠是利用秸秆、木屑等原料进行食用菌代料栽培,采收之后的培养基剩余物,俗称食用菌栽培废料、菌渣或余料。本论文以北京市主要的食用菌栽培废弃物—平菇菌糠和香菇菌糠作为西甜瓜育苗基质的主要原料,通过条件实验,筛选西甜瓜最佳的育苗基质配方,分析幼苗生长过程中根际的酶活性与基质肥力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对幼苗生长过程中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解析,以期为菌糠西甜瓜育苗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1、通过对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所育出幼苗生物学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菌糠基质的育苗效果优于传统的田园土与有机肥的复合基质。其中,香菇:平菇:土=1:1:2(V/V)的基质配方用于西甜瓜育苗,其壮苗指数最高。2、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对不同配方基质的根际酶(脲酶、中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酶活活性与基质肥力因子(全氮、全磷、有机质和pH)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西甜瓜育苗,根际基质的脲酶活性与幼苗的地上干重和全氮含量呈正相关;根际基质的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幼苗的地下干重和全磷含量呈正相关;西瓜育苗基质的pH值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而甜瓜育苗基质的pH值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负相关。3、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对幼苗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解析,并利用Quantity.One软件对DGGE图谱进行Shnnon-Weav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析。对于西瓜育苗,Shnnon-Weaver指数随幼苗的生长呈现递增的趋势,表明根际基质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增高,丰度增大;Simpson指数也随幼苗的生长呈现递增的趋势,表明根际基质的细菌种群的优势度得到提高,其高活性的细菌群落数量增多,成为了优势菌群。而对于甜瓜育苗,Shnnon-Weav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变化未呈现出明显规律性。通过DGGE图谱的条带回收和16S.rDNA测序分析显示菌糠基质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传统有机肥基质中为梭状芽孢杆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