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西部较落后地区的“三农”问题更显严峻。西部地区受自然地理环境局限,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很多,经济的城乡二元化程度很高,长期存在资源匮乏和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的现象。所以,要想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得以发展,必须依靠金融的支持。1999年,我国先后出台了两部指导西部大开发的纲领性文件,为西部经济发展点明了重点;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投入的方向,可见国家对于西部农村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逐年增高。可是,伴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投入的日益增加,西部农村地区落后的农村金融市场是否能够将所得资源物尽其用,是否能够通过有效率的金融市场运作,使得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这成为了急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从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和金融两个方面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的现状,再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将西部地区各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州的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农村金融业固定资产投入、财政支农和农业贷款作为投入,将农村居民人均GDP、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作为产出,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得出: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技术效率的主要是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趋势上,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技术效率总的来说是递增的,其中纯技术效率保持不变,规模效率递增。在初步探讨了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之后,本文又继续分析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具体影响因素。将农村技术效率设为因变量;将二元对比系数、农村存贷比、农业GDP、农村固定资产投入、农村人均消费收入比、农村教育水平和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城乡二元化程度、农业GDP、农村存贷比、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对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有显著影响。其中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程度是对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影响最大,表明西部地区城乡二元化已经严重影响到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是除城乡二元化程度之外对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它的扩大可以有效促进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的提升;农村存贷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农村金融资源的分配,西部地区是否存在“系统性负投资”的现象,对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有着一定的影响;农业GDP代表着一个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的高低对农村金融效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最后,农村固定资产投入、农村消费收入比和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是对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不显著的影响因素,但对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还有存在一定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七点政策建议,即改善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高西部农村固定资产投入、完善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创新西部地区农户融资方式、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高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和加强西部地区政府的金融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