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的制定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使人们的言行有礼可依。丧礼作为儒家传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抒发人们对先辈德泽的敬意,又能求得自身心灵的安宁,是十分重要的人生礼仪。徽州有“东南邹鲁”之称,素来传承儒家礼仪文化,维护朝廷礼法制度。徽州社会对儒家文化的传承贯穿于其发展变化过程始终。其中儒家文化的内在引导以及社会舆论的外在控制是徽州丧葬礼仪传承的不竭动力。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为丧葬礼仪的传承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情感支撑,而地方社会的舆论控制则进一步推动徽州丧葬礼仪延续和传承。明清徽州的丧葬礼仪是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传承的,既包括国家的礼法规范,又包括徽州宗族凭借礼仪观摩而进行的强制规范。宋代以降,中国本土道教和外来佛教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增大,辐射范围远及皖南山区。佛道文化的强盛削弱了传统儒家文化的统治力量。随着儒家文化统治力量的减弱,徽州社会经济的变迁以及徽州村野习俗约束力量的膨胀,对徽州礼仪产生规制作用的儒家文化逐渐被嬗变。这主要表现在儒家传统丧葬礼仪在徽州的嬗变和徽州特色丧葬礼仪的形成两个方面。明清时期,儒家丧葬文化在皖南徽州地区发生部分嬗变,既包括具体丧葬仪节的变化,又包括部分丧葬理念的变化。明清徽州丧葬礼仪的嬗变,不仅是对儒家传统丧葬仪式的改变,还包括徽州特色丧葬仪式的产生,例如偷丧、拾黄金、贺坟等等。徽州丧葬中的违礼嬗变行为虽然微小,但恰似一股暗流,悄无声息的冲击着徽州官府、徽州宗族以及精英士绅建立起来的儒家伦理体系。部分深受儒学文化影响的徽州宗族成员和乡绅精英,一方面通过言论强烈谴责和批判这种违礼的嬗变;另一方面又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救助,意图嬗变这种违礼的丧葬行为,恢复儒家正统礼仪。明清时期,徽州社会固守的儒家丧葬礼仪虽然发生若干改变,但在主流上依然能遵从古代儒家礼制,徽州对儒家丧礼的传承贯穿于徽州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传承中有嬗变,嬗变的同时也在传承,这是徽州丧葬礼仪变化的一大特点。本文以徽州地方志和徽州族谱作为研究的基本史料,同时参考徽州文书和文人文集在明清时期徽州丧葬礼仪的传承和嬗变问题上做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