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年代以来,合作安全逐渐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合作安全的概念为人们知晓,与亚太地区进行的有关建立安全机制的讨论与探索密切相关。而事实上,70年代以来,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后改称欧安组织)建立的一整套安全机制体现了合作安全的原则。本文试图通过对欧安会安全机制建设的分析阐明合作安全的概念、原则、特点及实现的困难。与集体安全相比,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安全形式,合作安全是安全合作的较为高级的阶段。欧安会合作安全的出现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对世界其它地区正在进行的安全合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合作安全的发展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对欧安会创立以来近30年的安全机制建设进行分析。通过对欧安会安全机制建设的回顾与总结,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安全机制的建设是需要特定条件的。欧安会安全机制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美苏力量对比的平衡。同时,安全机制的建设也是一个渐进和逐步趋向完善的过程。欧安会的安全机制建设正是在五个阶段的发展基础上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冷战后欧洲力量平衡的打破,欧安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欧安会安全机制的建设也出现了弱化的现象。 第二章着重从理论上探讨制度化安全合作形成的条件。论文提出集体安全是安全合作的一种初级形式,其弊端在于各国集体共识的难以形成和一旦形成以后的现实操作困难。对制度化安全合作实现的条件要求较高,合作安全即为一种制度化安全合作形式。对合作安全的概念、特点及实现的困难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读者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的合作安全观。 第三章是对欧安会合作安全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欧安会实行的就是合作安全原则,其安全机制的形成有其特殊的背景,欧安会合作安全机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四章着眼于欧安会合作安全的影响。如引发了全球合作安全研究热,对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和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也有一定的影响。并分析指出,合作安全的东亚模式是欧安会模式的初级阶段,全球化背景下的合作安全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从选题到写作的每个具体环节,无不凝结了朱立群老师的汗水和心血。朱老师借给我许多相关资料,大大方便了我的写作。最令我感动和受益非浅的是朱老师对论文的高度负责和极端认真的态度,给了我极大的震动,促使我不敢有丝毫马虎,只有兢兢业业地不断进行修改,使之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