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承载着人类精神财富,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体现与反映、语文教师及学生的教与学的凭借,它决定着语文教学目的的达成,在整个语文教育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语文教材的生命力,其作用不容忽视。普通高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密切相关。自从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颁布以后,高中的新课标教材引起广泛的关注。在新课程背景下,教什么、怎样教,学什么、怎样学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教材体现这一理念的重要着眼点即为助读系统。正因为如此,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研究显得更有必要,更有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助读系统的编写和使用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就助读系统的编写情况来看,笔者通过比较发现:提示类的启发性、引导性、开放性、针对性不足;插图类型单一,呈现方式有待完善,与文本的关联度不高;练习题的设置缺乏目的性、序列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注释考虑教学性方面不够;附录中知识短文的类型单一。由此可见助读系统的编写还存在很大可以改善的空间。就助读系统的使用现状来看,笔者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对助读系统的概念不明确,对其作用也知之甚少,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使用方法不当,甚至对助读系统不屑一顾,而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对助读系统视而不见。鉴于这种情况,笔者拟从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历史沿革入手,以心理学、系统论、杜威的教材理论为依据,选取人教社1995版、2000版、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进行纵向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助读系统编写的经验,明确其发展的趋势和理念,提出如下编写建议:首先,从知识层面看,语文教材助读系统应该增加知识引导,特别是程序性、策略性知识的丰富;其次,从教学层面看,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编写应该考虑到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到教材的教学化;最后,从教材编写层面看,教材编写的启动、设计等环节都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考察教科书使用者的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使用的建议:教师要明确概念、转变观念;补充助读资料,筛选有效信息;运用助读系统组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