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菌毒素是指由产毒真菌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一系列次级代谢产物。因其毒性作用较大,被人类和动物食用后易导致疾病的产生,而当多种真菌毒素同时存在时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各国及组织都相继制定了关于真菌毒素在谷物中的限量要求,因而针对不同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应运而生。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仪器检测方法中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和免疫学检测方法中的胶体金试纸条(ICA)。然而对于多组分同步检测,LC-MS/MS方法前处理复杂;ICA方法则主要针对单一毒素的定性检测,难以满足对多种真菌毒素的定量检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玉米、小麦中污染范围较广的黄曲霉毒素B1(AFB1)、伏马毒素B1(FB1)、T-2毒素(T-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为研究对象,开发同步检测该五种真菌毒素的LC-MS/MS方法和ICA定量检测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五种真菌毒素均为阴性的小麦和玉米样品进行前处理方法中样品提取溶剂的优化和样品提取方式的优化,选择甲醇-水(V∶V80∶20)溶液和乙腈-水(V∶V90∶10)溶液分别作为小麦和玉米基质的最佳提取溶剂,选择涡旋20min作为小麦和玉米基质的最佳提取方式;使用优化的前处理方法分别进行小麦和玉米的加标回收率实验,经LC-MS/MS方法测定,小麦样品的回收率介于70%-127.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7%-8.9%,玉米样品的回收率在71.9%-113.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9%-7.5%,可以满足我国粮食标准中真菌毒素的多组分检测,说明该提取方法适用于天然污染小麦和玉米样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
(2)制备了可以同时检测五种真菌毒素(AFB1,FB1,T-2,DON和ZEN)的试纸条,在小麦基质中,五种毒素的肉眼检测限和消线值分别为4.0、100.0、50.0、200.0、100.0μg/kg和20.0、1000.0、200.0、4000.0、400.0μg/kg;在玉米基质中,五种毒素的肉眼检测限和消线值分别为16.0、200.0、20.0、80.0、50.0μg/kg和80.0、1000.0、100.0、400.0、200.0μg/kg。
(3)基于免疫层析技术开发了可以对试纸条进行定量检测的微型读数仪。小麦和玉米基质中,五种真菌毒素的读数仪检测限分别为4.0、20.0、10.0、100.0、40.0μg/kg和4.0、40.0、10.0、100.0、10.0μg/kg。选取10个天然污染的小麦样品和11个玉米样品,应用微型读数仪和LC-MS/MS同时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在检测过程中并未出现阳性样品漏检的情况,证明本实验开发的微型读数仪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农产品的监测。
(1)对五种真菌毒素均为阴性的小麦和玉米样品进行前处理方法中样品提取溶剂的优化和样品提取方式的优化,选择甲醇-水(V∶V80∶20)溶液和乙腈-水(V∶V90∶10)溶液分别作为小麦和玉米基质的最佳提取溶剂,选择涡旋20min作为小麦和玉米基质的最佳提取方式;使用优化的前处理方法分别进行小麦和玉米的加标回收率实验,经LC-MS/MS方法测定,小麦样品的回收率介于70%-127.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7%-8.9%,玉米样品的回收率在71.9%-113.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9%-7.5%,可以满足我国粮食标准中真菌毒素的多组分检测,说明该提取方法适用于天然污染小麦和玉米样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
(2)制备了可以同时检测五种真菌毒素(AFB1,FB1,T-2,DON和ZEN)的试纸条,在小麦基质中,五种毒素的肉眼检测限和消线值分别为4.0、100.0、50.0、200.0、100.0μg/kg和20.0、1000.0、200.0、4000.0、400.0μg/kg;在玉米基质中,五种毒素的肉眼检测限和消线值分别为16.0、200.0、20.0、80.0、50.0μg/kg和80.0、1000.0、100.0、400.0、200.0μg/kg。
(3)基于免疫层析技术开发了可以对试纸条进行定量检测的微型读数仪。小麦和玉米基质中,五种真菌毒素的读数仪检测限分别为4.0、20.0、10.0、100.0、40.0μg/kg和4.0、40.0、10.0、100.0、10.0μg/kg。选取10个天然污染的小麦样品和11个玉米样品,应用微型读数仪和LC-MS/MS同时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在检测过程中并未出现阳性样品漏检的情况,证明本实验开发的微型读数仪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农产品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