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2)研究CAFs的体外增殖、粘附、侵袭能力,及其相关蛋白指标的表达,初步阐明CAFs的分化机制及其与口腔癌生长、侵袭、转移的关系,从而为以CAFs为靶标的肿瘤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收集5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6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α-SMA、Vimentin、CK7、FAK四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平均光密度法进行半定量分析;根据病理检查检测CAFs的分布情况,采用Fujii分级方法进行CAFs的分级评估并与临床TNM分期进行相关分析。2)取一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别分离、培养原代培养CAFs和NFs,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α-SMA、Vimentin、FAK、CK7)、MTT法、贴壁率、划痕实验,比较两种细胞的增殖活性、分化水平及迁移能力的差异。结果:1)5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肿瘤间质中均有不同程度的CAFs的分布,6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均未见CAFs的分布。2)根据CAFs的分布密度可以进行分级,CAFs分级在肿瘤的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TNM分期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3)α-SMA、FAK两种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4)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α-SMA与FAK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86);5)FAK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且随着CAFs级数增高,FAK表达亦相应增高。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其FAK的表达水平亦具有显著差异(P<0.05)。6)原代培养CAFs与NFs相比,CAFs的体外增殖活性明显高于NFs; CAFs在各时间点的贴壁率也高于NFs;划痕实验表明,CAFs迁移能力强于NFs。7)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证实,FAK蛋白在CAFs中呈阳性表达,而在NFs中不表达。结论:1)证实CAFs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肿瘤间质中确实存在。2)不同临床分期的口腔鳞癌其间质中的CAFs分级具有差异性,提示CAFs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3)体外实验证实口腔鳞癌组织中CAFs的增殖、粘附及迁移能力均高于NFs,提示CAFs参与口腔鳞癌的增殖、侵袭及转移;4)FAK蛋白特异性表达于CAFs,且与a-SMA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提示FAK基因可能积极参与了CAFs生成、分化及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有可能成为针对CAFs的肿瘤治疗的新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