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老画师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0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吴观岱的生平、艺术风格、历史定位三个方面,对他进行了论述。首先笔者对吴观岱的生平作了大量而细致的考据工作,得到了许多新的一手的资料,使他的生平更加完备和充实。在前人所作关于吴观岱的介绍和研究中,重点都放在他艺术风格上的分析,对他的生平关注不足,现有的吴观岱生平探究简短而又浅显,造成吴观岱个人形象不完整充盈,且所存观点与材料充其量是相互之间的再复制,针对这些,笔者花费大量精力,试图还原吴观岱在无锡、北平、上海的全面的游历与创作活动,使他的一生立体而饱满。经过努力,笔者查阅到许多新的有价值的重要一手资料,比如,在第一章第北平参加的“无声诗社”活动,还如,当时他参加的重要的画展,上海举行的第一届全国美展,以及在美国、日本的展览等,如受到当时任北平艺术院长徐悲鸿的邀请到北京任教,因病不能赴任一事,同时又发现了吴观岱的另一本无记载画册《南湖四美画册》,同时厘清了吴观岱为无锡锡山书画社社长的事宜等。在吴观岱的生平中,廉泉是一个影响他的重要角色,第一章第三节从一个资助者的角度,阐述了他与廉泉之间的关系,并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了藏家和艺术资助人对艺术家的影响。其次,笔者长期从事绘画创作实践活动,从个人的角度分析和比较了吴观岱艺术风格形成与发展。第二章采用了诸多图片对比形式,从无锡师承到北京学艺和海派影响三个层面系统考察吴观岱的艺术演变,如对比海派、浙派、吴门画派、扬州画派的具体作品来重点分析吴观岱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其中本章第二节着重对比吴观岱与石涛具体画作,找到二者之间关联与异同,提出他的绘画是以文沈为形,以石涛为骨,增加了他兼学四王和任伯年的问题。笔者还用统计数字的方法,条分缕析,详细地记录了吴观岱在学画过程中临仿古人的频率,并从他的题跋中总结出他的画学思想渊源。在书法一章中,定义他的书法主脉是帖学,再对碑学背景下吴氏书法风格的坚持和调整作探寻,最后对吴氏书法在民国时期的地位作了细致的剖析。三是分析了吴观岱在近代的定位。在第四章里,重点在考证“石涛在世”说原委,把吴观岱学习石涛放到近代整个石涛热的大背景下去认识其重要性。对其画学进行了批评,提出吴观岱师法自然缺失说,分析师法自然缺失问题。对他在当代的没落与对启示寻找答案,希冀客观地评判他在晚清、民国、当代的地位与影响。附录是作品中的文献资料的摘录与整理。把现有画集中的作品统一登录,进行分类,并补充有关遗漏的重要作品,吴观岱的画学思想就是依靠此项工作的总结完成的。出版画集之外的吴观岱作品资料比较无序和散乱,但有一些对吴观岱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们在收藏家手里、或是有网上拍卖的作品图片,经我认真考证,是确凿无疑的真迹,比如在网上就查到有吴观岱与顾麟士合作的作品,此可填补的吴观岱交游圈,历史意义较大。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这些作品与他创作时间、地点相对应,可以从广阔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与角度来审视吴观岱的艺术。
其他文献
<正>从法律角度确立银行服务收费合法的同时,督促各商业银行理顺定价管理机制,以法律手段约束银行服务定价及收费的有序和合规,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市场健康发展。自2003年
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在广西南宁举办“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系列标准发布”活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10项标准。此次发布的10项标准涵盖促进
装备采购中的众多问题是由于信息非对称造成的。阐述了非对称信息的概念和分类;应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装备采购中非对称信息的相关情况,建立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装备采购博弈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南北差距拉大,南北矛盾突出。解决南北问题,改善南北关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改善南北关系的途径包括:通过南
<正>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对诗歌的考查主要有三点,一是鉴赏作品的形象,即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二是鉴赏作品的
本文介绍了OECD的高技术产业的定义及其演变,选用了采用这一定义的国际可比的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的国际比较,提出了有关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地位的几点
本文主要介绍海岛国家新加坡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未来前景,其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能源短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合理有效使用能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次能源消费量急剧增加,而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
本文探讨了中医对癫痫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水饮”是癫痫病因之一。笔者梳理了水饮证的历史源流及形成机理,通过比较癫痫与水饮致病特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水饮证可以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