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远小镇到文化胜地——中国历史文化村镇旅游发展的传播学解读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nc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两千多个古镇,其中不少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当代人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增,以周庄、乌镇、丽江古城、凤凰古城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村镇旅游日趋火热,传统的古村镇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并逐渐成为全国各地旅游开发的热点。我国的各地区文化村镇具有独特的地理空间和地域文化,自然环境优美、山水格局上佳,蕴含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特别是地理环境带来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美与文化内涵,使得中国历史文化村镇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  从目前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的开发及发展情况来看,偏远的文化村镇在一系列现代传播途径的促进下,其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不断的体现和传承。现代传播途径的广泛应用使得中国历史文化村镇得以迅速发展,以其体现自然美学价值、展现风土文化内涵的特色备受人们的喜爱与青睐。通过一系列的现代传播模式和传播策略的合理运用,使其从远离大众生活的边远小镇逐渐发展为旅游业炙手可热的文化胜地,获得了巨大的传播效应,也成就了其独特的文化传播品牌。但中国的文化村镇在以旅游业的形式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美中不足的问题:部分历史文化村镇由于得不到合理的保护和开发,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文化村镇的衰败,逐渐丧失了其美学和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文化村镇旅游业的崛起,给村镇本身也带来了一定的破坏:旅游区域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商业化的氛围过浓等等。  全文以中国历史文化村镇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着重对其旅游传播过程进行解读,分为四章。绪论部分对本研究的缘起、目的、意义、现状研究状况、研究方法及工作框架等进行简明阐述,并对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的旅游热。首先纵观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发展,阐述古村镇旅游的开发历程以及中国目前古镇旅游的发展现状,并对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的类型与发展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其次针对我国古镇旅游发展模式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逐一分析,为下文的旅游传播模式及传播策略的研究做好铺垫。  第二章“古镇游”的传播学解读。本章内容是全文的核心。主要结合了目前我国历史文化村镇旅游的发展新形势,在对近年来我国文化村镇旅游文化实际传播活动进行梳理的同时,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历史文化村镇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传播学解读。其中重点研究了“古镇游”的旅游传播机制和旅游传播功能,同时提出了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以游为媒”的现代旅游传播策略。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的文化传播。从物质文化价值和非物质文化价值两个层面探讨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的文化价值。并以云南丽江古城、江苏水乡周庄、湖南凤凰古城、山东台儿庄古城等我国著名文化村镇为研究案例,实地调研,并在此梳理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历史文化村镇旅游传播的传播方式和现状。  第四章文化传播与旅游经济的共赢。从文化留存和经济开发两个角度进行辩证性的分析,研究如何平衡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决思路。  本文采用传播学、旅游美学、旅游学、传媒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运用个案研究、比较分析、实地调查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旅游文化传播,分析文化旅游活动中各个环节中的传播特性。旨在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村镇自然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策略,揭示现代传播对古村镇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其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规律和借鉴经验,为实现我国文化村镇文化传播及可持续发展寻求良策。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外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以环境行为与心理学为主的研究方法、以类型学为主的研究方法和以组构理论为主导的研究方法——空间句法。这三种研究方法中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  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  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已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  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
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作为在民国时期福建省政府创办的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通过不懈努力,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推动福建近现代社会
广告史的研究已经成为近代社会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广告不仅仅是一种传播艺术,通过广告,社会的许多思想会传递给民众,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同样开始传播开来;另外,广告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