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目前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已经有植入RA修饰的人工晶状体和术中应用含有RA的灌注液来抑制PCO形成的报道,但是术后一定时间RA终究会完全代谢而失去抑制PCO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RA纳米粒滴眼液对兔PCO形成的影响及其对猫角膜内皮的毒性作用,从而寻找一种使用方便,效果确切的抑制PCO形成的方法。方法1.18只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A、B、C三组,进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术后滴300μg/ml的RA纳米粒滴眼液,C组术后滴700μg/m的RA纳米粒滴眼液。术后观察12周,行PCO评分及照相,比较各组晶状体PCO情况;并以光镜和电镜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情况。2.成年健康的清洁级家猫10只,每只动物右眼滴平衡盐溶液,为对照组,左眼滴700μg/mlRA纳米粒滴眼液,为实验组;每天滴眼3次,共12周。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角膜内皮细胞染色,对角膜、虹膜、睫状体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1.术后12周A、B、C组发生PCO的眼数分别为10、6、4眼。B组和C组PCO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A:B,P<0.05;A:C,P<0.05),两用药组之间PCO发生率无显著差异(B:C,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对照组即A组晶状体后囊上中央部有多层增生移行的晶状体上皮细胞。B组和C组晶状体后囊赤道部有少量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及皮质,但中央区后囊的表面未见晶状体上皮细胞。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对照组晶状体上皮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器丰富,染色体分布均匀,呈功能活跃状态。用药的B、C两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胞浆浓缩,内有空泡形成,线粒体肿胀,嵴结构不清,染色体靠边聚集,粗面内质网扩张。2.实验组和对照组茜素红染色显示完好的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形态。两组角膜各层结构完整,虹膜及睫状体均未有慢性炎症反应情况出现。结论RA纳米粒滴眼液能有效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预防兔PCO的形成,无明显毒性,并且方便使用,具有临床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