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纳米粒滴眼液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lyz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目前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已经有植入RA修饰的人工晶状体和术中应用含有RA的灌注液来抑制PCO形成的报道,但是术后一定时间RA终究会完全代谢而失去抑制PCO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RA纳米粒滴眼液对兔PCO形成的影响及其对猫角膜内皮的毒性作用,从而寻找一种使用方便,效果确切的抑制PCO形成的方法。方法1.18只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A、B、C三组,进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术后滴300μg/ml的RA纳米粒滴眼液,C组术后滴700μg/m的RA纳米粒滴眼液。术后观察12周,行PCO评分及照相,比较各组晶状体PCO情况;并以光镜和电镜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情况。2.成年健康的清洁级家猫10只,每只动物右眼滴平衡盐溶液,为对照组,左眼滴700μg/mlRA纳米粒滴眼液,为实验组;每天滴眼3次,共12周。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角膜内皮细胞染色,对角膜、虹膜、睫状体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1.术后12周A、B、C组发生PCO的眼数分别为10、6、4眼。B组和C组PCO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A:B,P<0.05;A:C,P<0.05),两用药组之间PCO发生率无显著差异(B:C,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对照组即A组晶状体后囊上中央部有多层增生移行的晶状体上皮细胞。B组和C组晶状体后囊赤道部有少量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及皮质,但中央区后囊的表面未见晶状体上皮细胞。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对照组晶状体上皮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器丰富,染色体分布均匀,呈功能活跃状态。用药的B、C两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胞浆浓缩,内有空泡形成,线粒体肿胀,嵴结构不清,染色体靠边聚集,粗面内质网扩张。2.实验组和对照组茜素红染色显示完好的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形态。两组角膜各层结构完整,虹膜及睫状体均未有慢性炎症反应情况出现。结论RA纳米粒滴眼液能有效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预防兔PCO的形成,无明显毒性,并且方便使用,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实验序贯收集在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入院发病三天以内的符合实验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
第一部分 全脑放疗联合EGFR-TKI治疗NSCLC脑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  研究背景:  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约有30%出现脑转移,且出现脑转移后,预
外科感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感染导致脓毒症的直接后果是手术患者死亡率上升。机体在脓毒症状态下产生过量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导致氧化-还原不平衡状态,称
幼儿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幼儿的德育教育日益成为人们深入探讨的话题。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幼儿的道德教育在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中都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普遍自私、粗暴、无礼、任性等行为随处可见。幼儿园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中,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
[目的]1、观察MTX治疗前后RA患者及正常对照T细胞亚群的极化状态,探讨MTX对RA患者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的调节作用。 2、观察MTX治疗前后RA患者及正常对照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