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城农民工,是指跨地区进城务工的农民。本文以进城农民工的食物消费状况为研究对象,基于82个北京市进城农民工的调研样本,对进城农民工食物消费现状及不同特征分组农民工食物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了进城农民工食物消费水平与“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膳食标准的差距,以及进城农民工食物消费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异同,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考察影响进城农民工食物消费金额的显著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采用LES模型分析进城农民工食物消费支出系统,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根据《农民工食物消费的调查问卷》的总结可以看出,北京市进城农民工总体食物消费状况,从消费数量结构上看,人均每日食物消费以粮食和蔬菜为主;从消费支出结构上看,人均每日食物消费以蔬菜、粮食和肉禽为主。同时,本文还按农民工的食物消费外在特征、个人特征、就业情况、居住条件及家庭禀赋、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城市融入程度及归属感等不同特征对进城农民工进行分组,定性分析了进城农民工食物消费结构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对照“平衡膳食宝塔”,样本点进城农民工食物消费中蔬菜、奶、水产品和瓜果消费量远低于膳食标准。从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对比研究中发现,进城农民工食物消费结构并非是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的简单过渡,而已然演化成区别于这两个群体的新的食物消费结构形态。为了精确地研究不同外生变量对进城农民工食物消费的影响,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民工食物消费金额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发现在家消费次数越少、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关注自身营养和健康状况、工资收入越高、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城市融入程度及归属感越弱,则日均食物消费金额越多;劳动强度对农民工日均食物消费金额的影响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此外,已婚的农民工比未婚的农民工的日均食物消费金额要少,拥有一定福利保障的农民工比毫无福利保障的农民工日均食物消费金额要多。进一步地,本文通过建立LES模型,深入分析了进城农民工食物消费支出结构,发现进城农民工食物消费支出系统中,水产品和酒精并不构成食物消费的必需品;每日蛋的基本消费支出为0.30元,但边际预算份额为0;其它五类食物中,边际预算份额从高到低依次为蔬菜、肉禽、粮食、奶和瓜果,其中蔬菜、奶和瓜果的基本消费支出相互间比例为13.4:1.7:1;按消费支出弹性划分,肉禽和奶富有弹性,蔬菜接近于水平弹性,而瓜果和粮食则缺乏弹性。最后,本文从改善进城农民工膳食结构和减轻农民工食物消费负担这两个角度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需要说明的的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均建立在有限的调查样本基础之上,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这一点将在文中的描述性分析中作出相应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