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四轮甘蔗中耕机液压行走系统改进设计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iss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蔗是我国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占制糖总量的九成以上。甘蔗主要种植在南方地区的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省份。但长期以来,我国甘蔗生产主要是人工劳作,蔗糖的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起来毫无竞争力可言。随着可以投入甘蔗生产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甘蔗生产机械化是大势所趋。甘蔗中耕培土、除草、施肥是甘蔗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甘蔗中耕机械有较高的要求。传统高地隙拖拉机满足不了甘蔗生长中期的作业要求,一则跨顶高度不够,二则传统拖拉机的行距改变只能靠改变拖拉机车轮的安装方向来实现,不能适应我国主要甘蔗产区多变的种植行距。因此,研发适合甘蔗生产管理的中耕机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行走系统是自走式农机的关键部分,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机的可靠性。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菱形四轮甘蔗中耕机为研究对象,对其行走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研究。具体的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现有菱形四轮中耕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中耕机样机进行性能评估。针对中耕机行走速度低、驱动力不足、两个驱动轮同步误差大等问题,结合甘蔗中耕的农艺要求,提出了中耕机行走系统的改进设计方案;(2)根据甘蔗中耕机的实际作业要求,对中耕机的驱动力重新设计计算,确定了行走马达及其它元件,设计了新的马达安装方式和动力传输形式,改进了中耕机的液压行走系统;(3)运用AMESim仿真软件对中耕机的液压行走系统进行仿真设计。分别建立了两驱动马达并联连接和串联连接的系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的结果对比确定了两驱动马达串联连接的的液压油路;(4)对改进后的中耕机样机进行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中耕机道路行走速度可以达到25km/h以上,空转最高速度达到34km/h;驱动轮的流量误差不到2%,中耕机驱动轮的同步性能得到显著地提升。同时,改进后的中耕机直线行走性能大幅度提高,滑转率降低幅度明显;中耕机的液压行走系统运行更加稳定。
其他文献
煤尘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它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影响安全生产,因此粉尘控制一直是国家和企业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粉尘颗粒逸散规律和不同控尘方法的降尘机理成为研究中的重点
随着市场对产品快速响应要求、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设计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制造企业中也不断地出现CAD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和PDM等管理工具。因此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产品的快速设计要求了。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品设计流程、快速设计技术以及CAD/PDM集成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中的四点不足,根据四点不足的应用需求建立了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支持的CA
为摸清稻飞虱在滇西南的越冬情况,云南临沧市各县(区)植保植检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稻飞虱越冬调查.根据2015-2019年越冬调查数据,表明在不同类型田均能查到白背飞虱、褐飞虱和
在采矿和岩土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何确定地下构筑物的顶板安全厚度问题。无论是矿山的地下采场,还是在隧道、建筑地下洞室等,工程结构的顶部岩层即顶板的稳定性往往是工程成败和
为探索黄桃梨小食心虫的绿色防控技术,于浙江嘉善开展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应用试验.结果 表明,应用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迷向效果显著,对2、3代梨小食心虫迷向率分别
2018年7月在重庆市万州区首次发现毛叶木姜子上的一种新的钻蛀性害虫——吉氏亦透翅蛾,调查地内的为害率高达31.0%,致死株率达8.0%.本文对其鉴定特征、为害特征等进行了阐述,为
介绍了北京市通州区植物保护站2019年应对草地贪夜蛾入侵所采取的加强虫情监测,监测预警到位;全面动员,做到普查到位;结合检疫工作,做到布控阻截到位;强化工作预案,做到组织
我国95%的煤矿是井工开采,受煤层地质赋存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煤矿各种灾害严重。瓦斯灾害始终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重、特大瓦斯灾害(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