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现阶段由于我们对云、降水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我们在评估人工增雨效果时对自然雨量的估计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如何客观有效的评价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文中根据2008-2012年泰安自动雨量站资料和2012年泰安人工增雨作业资料对人工增雨进行相应的分析。 结合历史资料,对泰安市的降水情况进行增雨几率分析,发现根据历史资料7月到9月的增雨几率较大,其中以7月最高。而2012年的情况略有不同,增雨几率最大的是6月到8月,其中以7月的增雨几率最高。在一天内增雨几率最大的时间段,从历史数据来看是在01时和04时,其次是在08时和18时,而以2012年的数据来看,增雨几率较大的是16时和17时。 为了提高作业区自然降水量估计的准确性,本文根据泰安市2008到2011年4月~10月的自动站雨量资料,选取多个影响区和对比区方案,通过调整影响区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样本的筛选条件,最终确定了相关性最好的一个影响区和对应的两个对比区。结果表明,在影响区选择中,以影响区轴线与主要降水天气系统来向相垂直为好。增加少量自动雨量站,影响区和对比区的相关关系变化不大。且不论影响区如何选择,相对于其他对比区,对比区1和对比区4的相关性均最好。 以选定的影响区和对比区1为例,将原始数据经过柯尔莫戈洛夫检验后,发现当原始雨量经过五次开方处理后,得到的新变量的正态性最好。对泰安市2012年4月~10月的增雨作业结果,分别用区域历史回归试验和双对比试验方法来检验增雨效果。结果发现,采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法时,第5次和第6次作业的显著性水平较高。采用双对比分析法时,以日作业次序第8次作业效果最好,其次是第3次和第10次作业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