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气田湿气集输管网积液分布及清管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b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气田不断开发和生产,湿气集输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湿气集输能够节省大量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但由此造成了管道腐蚀加剧、输送效率低等问题,给管网安全高效运行带来了挑战。因此开展湿气集输管网的积液及清管研究十分必要。针对某气田集输管网建立积液模型,通过单因素控制变量法,分析运行参数对管网积液量及积液分布的影响效应,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运行参数对积液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管网输气量的降低、气体质量含液率的增加、集气站出站温度的降低、集气末站进站压力的上升,均会引起管网积液量和积液管段数量增加。各运行参数对积液量的影响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管网输气量、集气末站进站压力、气体质量含液率、集气站出站温度,现场可优先通过调整输气量控制管网积液。在稳态积液模型基础上,模拟分析管网投产、集气站停输再启动工况,比较不同集气站再启动方案,以降低对气田生产和下游处理设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产输量增加,管网积液达到稳定的时间减小;集气站停输会造成该集气站下游管道积液量增加,需重点检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清管周期;再启动工况会导致末端排液流量急剧上升,可采取分阶段恢复输量、增加启动操作时间、在低输量区缩短阶段间隔时间等措施。通过计算分析不同判定依据下的清管周期,为管网制定合适的清管周期。模拟研究清管输量和清管器旁通率对清管作业的影响,为积液问题最严重的末端大落差管道确定清管作业参数。以降低管网末端排液流量和缩短清管作业时间为目标,针对管网中对清管作业影响较大的4条集气干线,制定并比选清管顺序方案,为现场清管作业提供科学指导。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研究区为辽河西部凹陷东陡坡牛心坨地区沙四段。牛心坨地区的勘探在现有常规成藏模式的指导下遇到了瓶颈,急需一种新的成藏模式对精细化勘探进行指导。本文结合油田的测井数据、录井数据、地震资料、试油数据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油藏的特征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牛心坨地区沙四段油藏成藏新模式,并分析新模式下油藏的主控因素。研究成果对牛心坨地区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牛心坨地区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大型化的发展需要,方箱型加热炉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大幅增加处理量满足工业需求的同时,方箱型加热炉内的流场、传热和燃烧特性也成为石油化工行业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的重要研究焦点。在目前文献中,对于石油化工大型管式加热炉辐射室内的燃烧及传热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对于辐射室大型化后内部流场中涡流分布对于燃烧及传热的影响研究仍未有报道。本文主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大型方箱型加热炉辐射室内的涡
为解决盐膏层中高盐钙污染下,水基钻井液的稳定性和难调控的问题,本文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合成了抗高温抗高盐钙乳液降滤失剂GB-1。最佳合成条件为:AMPS、DMAA、NVP、DMDAAC质量比5:1:1:3,引发剂过硫酸钾加量0.5%,pH值=7,反应温度70℃,通
如今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减少,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使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可降解聚酯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具有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与综合性能,但成本较高及水解速率慢等问题难以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进一步拓展与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将PBS与可促进水解的填料共混不失为一种好手段。本文采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氧化钙(CaO)、聚丙烯酸钠(PAAS)含量不同的PBS/CaO与PBS/
砾岩储藏丰富,现逐渐成为我国重点开发的油藏。水力压裂目前是一种增产改造砾岩油藏的有效手段。在砾岩的岩体内,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可能呈现出穿砾、绕砾的扩展模式。目前,对这些裂缝扩展模式的研究多建立在简化的模型基础上,而忽视了储层砾岩细观结构对裂缝扩展模式的影响。本文首先进行了10组单轴压缩实验,结合组分分析实验,讨论了储层砾岩组分与单轴强度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10组含预制裂缝的半圆形砾岩试件进行三点
多相混输技术在当今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非常普遍,当在气液流速较低时,可能产生一种有害的流动形态——严重段塞流。严重段塞流的存在对实际生产运行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因为这种流型可能引发诸多问题,例如使管道剧烈震动、加剧管道腐蚀及使管线压力过高等。目前国内关于严重段塞流的计算模型,大多是针对实验室中低压管道提出的,不能用于计算大型立管中的严重段塞流现象。另外在严重段塞流的控制方面,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实验研
管道的腐蚀、施工破坏以及打孔盗油均会造成输油管道泄漏事故。泄漏事故的发生不但会损害国家的利益,还会给管道沿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当输油管道发生泄漏事故时,追踪管道的泄漏位置是采取维修措施、降低事故损失的基础,计算管道的泄漏量是估算经济损失,评定泄漏事故等级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针对输油管道泄漏事故定位及泄漏量测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原油管道为研究对象,利用SPS软件建立了中石化
新疆油田是当前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玛湖油区属于砾岩油藏,经过几年的勘探和开发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高效开发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砾岩地层的非均质性强,区块之间甚至井与井之间的差异性大,影响体积压裂改造效果的因素多,主控因素尚不明确,评价压裂效果的方法优选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玛湖油田玛X区块地质、工程和生产数据,首先应用统计方法,针对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再采用灰色关联法和随机
近十几年,页岩气作为非常规能源资源之一,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页岩气大部分处于吸附状态,美国页岩盆地吸附气占比约20-85%,因此研究页岩吸附行为有利于资源评估和工程开发。本文采用容积法测量我国长宁-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和五峰组海相页岩分别在30℃、50℃、60℃、80℃吸附纯CH4和CO2以及在30℃、80℃吸附四种比例CH4/CO2混合气的高压吸附曲线,其中多组分吸附实验的混合原料气中CH4浓度分
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区内存在的油剂接触时间长、混合不均匀以及边壁油气返混易结焦等问题,易导致油剂接触效率降低和出口目标产品(如汽油、柴油和丙烯)的收率降低。为了改善催化裂化工艺的产品分布,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层喷嘴提升管进料方案,即在原有喷嘴层下方加设2个对称的“副喷嘴”——此类双层喷嘴提升管内气固流动和分布特性尚未见相关报道。论文采用欧拉-欧拉方法模拟提升管内气固两相的流动特点,气固相间曳力采用E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