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三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dzxxdz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靳三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对比靳三针疗法和艾司唑仑片对睡眠障碍、抑郁程度的改善情况,探讨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优化方案。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本人工作单位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的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9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化方法,按1:1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电针郁三针、定神针组穴,均两侧取穴。每周周一、周三、周五治疗一次。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每次lmg,每日睡前服用。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填写观察表。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进行评定并观察临床疗效。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观察病人101位,其中共有合格受试者90例,11例为未完成临床研究病例或中途退出病例。有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年龄分布由45至55岁,均为女性,病程1月-2年,其中治疗组45例,平均50.04±2.67岁;平均病程13.36±7.47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14.13±2.63分。对照组45例,平均50.42±2.96岁;平均病程13.51±7.76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14.14±2.60分。从患者基线特征的可比性分析中显示,两组基线特点具备可比性。治疗后,分别观察各项指标,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6.67%,经统计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PSQI评分板块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在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减轻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方面效果与对照组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PSQI总分分析,靳三针疗法的短期(1周)疗效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长期疗效(4周)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观察,靳三针疗法能改善抑郁状态,调整心境,在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在安全性检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综合以上临床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不仅有效缓解症状,并可改善抑郁程度,同时安全可靠。结论:使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在PSQI总分及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减少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对照组。短期(1周)疗效与对照组相近,长期疗效(4周)优于对照组。此外靳三针疗法在改善抑郁程度、调整心境上优于对照组。且该方法副作用小,安全、可靠、不产生药物依赖,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山东民间葬俗中,焚烧纸扎品以示对死者随送财物和供死者役用的童男童女,曾是十分流行的习俗。山东许多地区的民间,都有专门扎制这种纸扎品的艺人,人们大都称他们是“扎纸草的
期刊
<正> 我们在南斯拉夫考察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的一个医疗中心,三个卫生中心,十一个卫生所(站),两个地方共同体。南斯拉夫的农村卫生机构布局比较合理,大小适宜,房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需要厘清和阐明与之相关的三个重要问题:十月革命前中国人是否知道马克思主义?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病因未明,目前西医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中医治疗本病有独特的疗效,但中医治疗是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的,需辨证准确方能效如桴鼓。本文旨在总结我院治疗本
研究背景和目的脾虚证是中医的常见证候,脾虚患者常有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营养不良、疲惫、消瘦等症状表现,现代研究表明,脾虚证与机体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着密切的联系。补
我国已上市和正在申报的生物制品绝大多数都是生物仿制药(biosimilar products),关于此类药物的临床研究如何评价,目前国内尚未制定相关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本文期望通过借
目的: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症状,脾肾阳虚是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常见病机之一临床上医家常运用温阳化饮法、温阳利水法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取得良好的疗效。从中医学的角度看,
目的:本课题采用临床科研方法,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火针、电针、温针灸三种不同针灸疗法,观察三种不同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以期探讨针灸治疗本病的最佳疗法及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是因脑血管病变导致颅内神经受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方面;此病一般多发于老年患
实验研究目的:疼痛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对于疾病最直接的感受之一,所以对于医者及病患而言,如何缓解及消除疼痛往往就是治疗疾病的首要目的。古时人们用尽各种方法要来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