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警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分析与评价,由此做出警示,并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大危机的早期征兆进行即时矫正与控制的管理活动。“预警管理”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美。当时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领域。企业预警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人们更加重视预警管理。
筹资风险预警管理就是以企业筹资风险为对象,对筹资风险进行监测、识别、评价、预警和预控的管理活动。也就是对筹资风险的管理由事后控制变为事前预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控制。
首先,本文阐述了筹资风险的基本理论、筹资风险预警管理的理论基础、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简易评析了目前筹资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论证了筹资风险预警管理在我国企业实施的必要性。目前,我国企业筹资风险的管理仍存在几点不足:一是企业本身对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认识不足。企业对筹资风险的成因大多局限于筹资本身,忽略了企业的经营、投资及其他因素对筹资风险的影响。二是在目前财务预警模型研究中指标的选取主要来自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忽略了现金流量信息。事实上,现金流量比率是预测公司破产的有效变量。三是主要考虑预警模型(即财务指标)的预警作用,忽视了非量化因素对筹资风险的预警作用。实际上,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非常不合理,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一般均在70%-90%,有的甚至达100%以上,股份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但也在60%-80%左右,同时利息负担过重。针对这些情况对我国企业的筹资风险进行预警管理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只有科学地对筹资风险进行提前管理才能合理防范风险于未然。
其次,本文在借鉴Altman的Z计分模型基础上完善了筹资风险预警系统。Z计分模型是用五种财务指标的综合加权平均值来预测财务危机,能有效地评判企业的财务状况。但企业筹资风险的发生一方面来源于企业的资不抵债,即存量不足;另一方面来源于现金流不足以偿还当前债务,即流量不足,因此本文在应用Z计分的同时考虑了企业现金流量信息,从量的角度完善了筹资风险预警体系。另外,企业的非量化信息(即定性因素)在筹资风险的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定性因素主要包括或有事项、审计意见、高层人员变动、股权变更等,本文进一步从定性的角度完善了企业筹资风险预警体系。
最后,以河北湖大科技教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企业目前的困境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根据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发现企业近几年(特别是2003年)无论是流量还是存量都存在严重不足,企业存在较严重的筹资风险,由此不难发现企业2004年被实行特别处理(即被ST)也绝不是偶然。继而本文根据我国企业筹资风险管理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防范措施主要是从筹资风险的控制、筹资风险的规避、筹资风险的转移和筹资风险的处理四个方面来阐述的。
经过论证得出结论:完善的筹资风险预警系统能更加精确地对企业的潜在风险予以警示,不管是定量数据还是定性信息对企业的筹资风险都具有重要的预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