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3OC12-HSL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的影响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an79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自诱导分子(AI)介导的信号系统。是细菌之间特定的交流方式,即细菌产生信号分子,并将信号分子释放到环境中去,当这些分子的浓度达到与高细胞密度或群体相一致的临界值时,该细菌群体便开始一些特定基因的协调表达,从而使细菌在群体规模上展现出新的行为特征,如生物发光功能、毒力因子的分泌调控、芽孢的形成或生物被膜的形成。关于群体感应系统,以前的研究集中在细菌分泌的信号分子对自身或其他种类细菌的调控,本研究则进一步瞄准在细菌群体信号分子对宿主细胞的影响。旨在通过研究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3OC12-HSL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进一步揭示群体感应系统在细菌与宿主细胞互作中的功能。本研究选用仔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作为模型细胞进行了如下研究:1.基于RNA-Seq筛选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30C12-HSL刺激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细菌通过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合成与吸收,在种群规模进行特定交流,从而调控多种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探寻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是否不仅作用于细菌,而对宿主真核细胞同样存在直接刺激功能,本研究选用仔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采用终浓度为100μM的 Autoinducer-2(AI-2)、N-Hexanoyl-Homoserine Lactone(C6-HSL),和 N-3-oxododecanoyl homoserine lactone(30C12-HSL)三种来源于不同细菌的重要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对细胞进行刺激,并以高通量RNA-Seq技术筛选肠道细胞经细菌群体感应分子刺激后的差异表达基因;AI-2组上调1个、下调7个基因;C6-HSL组上调2个、下调8个基因;30C12-HSL组上调20个、下调15个基因。30C12-HSL组差异表达基因数最多,故后续分析集中在30C12-HSL组展开。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GO功能分类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30C12-HSL组的GO功能分类结果显示,这些基因主要涉及到免疫系统、结构分子活性及细胞连接等功能;KEGG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细胞骨架、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细胞粘附分子(CAM)、细胞外基质外受体的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选择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个与细胞骨架/细胞连接相关)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各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学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细菌群体感应分子在病原菌与宿主互作、直接刺激宿主肠道细胞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2.细菌群体感应分子30C12-HSL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的影响肠道上皮细胞间通过细胞连接的交流调控细胞内稳态,并维持肠上皮细胞防御能力。群体感应系统信号分子不仅可调控细菌毒力,同时参与调控宿主细胞,协助病原菌致病机制,整个过程即跨种间信号传导(interkingdom signaling)。30C12-HSL对IPEC-J2细胞形态具有明显影响;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结果显示,30C12-HSL对IPEC-J2细胞活性无影响,显示细胞形态变化并非来自与信号分子毒性;利用不同浓度的30C12-HSL作用IPEC-J2不同时间,结果显示细胞形态变化与浓度及作用时间正相关;低至25μM即可引起细胞形态的明显变化,验证了细胞对与群体信号分子的敏感性;细菌黏附试验结果显示,30C12-HSL能增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宿主细胞IPEC-J2的黏附;而细菌侵袭试验结果显示F18ab大肠杆菌对宿主细胞侵袭下降;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揭示紧密连接、而不是间隙连接,与群体信号刺激肠上皮细胞机制有关,紧密连接ZO-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
其他文献
开发煤系高岭土作为新的铝资源矿是煤系高岭土综合利用和解决铝矿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针对于此,本课题以内蒙煤系高岭土作为考察对象,探索酸处理对内蒙煤系高岭土骨架结构的影响规律。采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方法(NMR)、吡啶-TPD分析和裂化活性评价手段考查了酸处理过程中高岭土内Al和Si结构的变迁状况,以及处理后高岭土的酸性特征和裂化性能。研究发现:内蒙煤系高岭土结构中可能主要存在三种能量
偏二甲肼是性能优良的肼类燃料,被用作导弹、卫星、飞船等发射的推进剂。它是一种有毒物质,能使生物体产生癌变。对取自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好氧段的种泥进行驯化。经过40天的驯化后,所得污泥对偏二甲肼去除率达98%。采用平板划线与选择性培养基法,从经过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能有效降解偏二甲肼的细菌。通过测定分离后的偏二甲肼好氧降解菌的动力学参数,计算出了偏二甲肼好氧生物降解的动力学极限浓度为0.055m
Lj-RGD2含有两个RGD模体,分子质量为8kD,是来自于日本七鳃鳗口腔腺分泌蛋白,具有典型RGD毒素蛋白的特征。为了研究Lj-RGD2的结构与其功能具有怎样的关系,本文采用基因突变的方法,对野生型Lj-RGD2进行基因突变,即对其具有功能的RGD模体进行缺失突变,因为Lj-RGD2基因的重复序列较多,无法执行定点突变,故合成其突变体的全基因序列,以pET23b作为其突变体的载体,用CaCl_2
人类的活动导致大气层的臭氧层变得稀薄,UV-B(280-320nm)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射线增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次生代谢及基因的表达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药用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生长环境有直接的关系,UV-B辐射必然影响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因此本研究以盆栽的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幼苗为试验材料,在温室培养条件下采用UV-B辐射进行不同的